人民音乐出版社是当今国内最大的音乐专业出版社,前身是1938年创立的万叶书店,迄今已82年社龄,出版过上万种音乐图书,内容影响了几代音乐爱好者,并被国内外读者认可。其书籍设计也保持了一个较高的专业水准,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书籍设计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确立,离不开几代书籍设计人与时俱进,探索实践以求传承创新。他们为这一风格的确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以下是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历史发展为序,分几个发展阶段,细述其艺术风格,概述作品的艺术性及对出版社的贡献。
初创时期:简洁中现大气,质朴中见华彩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出版业发展蒸蒸日上。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创作兴盛时代,艺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1954年10月以万叶书店为主体,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部合并组建音乐出版社。早期的音乐出版社没有成立美编室,仅一名原万叶书店名为陈剑平的青年员工,曾跟随钱君匋先生学习过设计,后在出版社从事相关工作。他对早期音乐出版社的图书美术设计工作有很大贡献,最显著的是树立了音乐出版社早期图书封面书名的书写风格。其字笔力浑厚,字体端庄大气,画面高度洗练,是这一时期音乐书籍设计的突出风致。
其特点有二:一是美术字的书写功力深厚。熟练掌握叶筋笔、鸭嘴笔和三角尺,是当时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基本功。音乐出版物的书名,字数多寡不一,且为排成一行。字身明显偏于瘦长,其高宽比例超过了3:1者不属罕见。一个方块汉字,一旦被拔高,就要对其章法、结构、笔道的粗细加以重新调整才能保持住字形的整体美不被破坏。陈剑平先生以其过人的美术字书写能力,能巧善把握书名设计的和谐美。二是封面图案吸纳中西经典纹样且结合时代审美观念,简洁中现大气,质朴中见华彩。以今天人们的视角回看这些设计作品,仍然能展现绚丽的生命力。
恢复建制阶段:展露勃勃生机创新表达手法
197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恢复建制,音乐出版事业再起航。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秩序全面复苏,出版业的春天重回中国大地,艺术创作有了良好的政治和文化氛围,音乐书籍设计展露出勃勃生机。1979年,时隔20年后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的金奖获奖作品《论指挥》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其作者就是时任美编室主任郑在勇先生。他青少年时期曾以甲上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歌咏指挥学习班,热爱美术、擅长绘画的郑在勇先生在设计实践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形成了简约现代,不事豪华,富于音乐性的音乐书籍设计风格,这一风格也确立了人民音乐出版社当代书籍设计的方向。
从郑在勇先生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他的两个创作理念:一是营造环境,激发想象。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非具象,郑在勇先生对纯音乐作品的书籍装帧,是以含蓄内在、富有余韵的手法表达。他认为写实绘画不足以完整表达音乐的感受,优秀的音乐书籍设计应“不是看到,而是感受到”,设计者应提供意境,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与读者产生共鸣。二是化繁为简,立异标新。对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的设计,郑在勇先生主张应做“减法”,即:屏蔽掉繁冗、琐碎的信息,确保将体现作品内容的最核心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他所做书籍设计都几易其稿,避免程式化设计,尝试发现新的表达手法。
20世纪90年代:挖掘音乐语言表现作品内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版业蓬勃发展。中外知名书籍设计家交流频繁,国内外优秀的书籍设计展览增加,计算机等辅助设备的技术不断更新,对书籍设计业的观念影响长远。如何从书稿中挖掘音乐语言诠释音乐作品的灵魂,时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徐步功先生认为,创作的灵感源自书稿内容,原稿中有书的灵魂,有它独特的语言、韵律和色彩。从《拜耳钢琴基础教程》《中国打击乐》《交响乐总谱》等他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凝练简洁,诗意含蓄,以乐语绘书的鲜明风格。
体会原稿语境,挖掘音乐语言,表现作品内涵,是徐步功先生书籍设计的创作理念。从作者、编者及读者不同的角度,互换角色,寻找切入点,发掘作品的最佳设计方式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用设计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取舍,在激情与理性之间,发挥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捕捉作者、编者和读者间的“心有灵犀”的瞬间。
进入21世纪:强化整体设计理念工艺与创意有机结合
进入21世纪,文化大发展,图书出版繁荣兴盛。书籍整体设计观念在业内形成普遍共识并积极实践。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新一代设计团队传承这一观念,在打造音乐书卷设计之美的道路上继续探研实践。2004年第六届、2009年第七届、2013年第八届、2018年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及2013年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奖项评选中,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三木稔》《民歌中国》《何松演奏客家筝曲》《琴颂诗经》《竹笛艺术研究》《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琴梦红楼》等20余种书籍设计作品荣获不同级别的奖项。这些获奖作品不仅传承和弘扬了音乐出版社的独有的风格,也吸纳了新的设计理念:色彩明快,画面舒朗,注重读者阅读体验,流露出音乐书卷之美。
以获奖作品为例,其设计特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强化整体设计理念,侧重读者阅读体验优先。从阅读功能角度出发,强调内文的版式设计兼顾好看与好用。设计高水平的内文版式需要费心费力但往往不易被察觉,只有仔细阅读和使用的人,才能会意其中的精妙。版式的专业性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乐谱图书品牌的一项重要价值指标,乐谱版式中一定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但美观而且分行和分页照顾到演奏者的使用方便,注重阅读体验优先。二是着重加强对色调关系的把握和处理。色调关系的协调或对比,色彩明度的明快或深沉,色彩纯度的浓烈或淡雅等,设计中的色彩应用都依据书籍内容,施色得当是提高一本书的辨识度的关键。三是设计语言的表达更为丰富。注重将工艺、材料与创意相结合,体现书籍内容。《考工记》中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古人阐明人文精神与工艺材料技巧的辩证关系。在整体设计观念下,围绕内容,把不同机理、色彩、触感的纸张材料、契合的工艺与创意有机结合,将书籍内容信息传达的视觉表现,增强读者阅读体验。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时代的设计师既是要继承前辈设计家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艺术修养,让音乐书籍设计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灿艳蓬勃的生命力,也要维护好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品牌形象。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级音乐专业出版社,其长期形成的、独有的书籍设计风格,理应被传承发扬,才不负前辈设计家们的俯身前行。不应因多媒体等数字出版的涌现、纸质图书出版规模的缩减,而被丢弃或削弱。今天人民音乐出版社已经迎来多媒体与纸媒同步出版的时代,读者对图书内容、设计形式和品位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子书、纸质图书都需要对其内容信息传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视觉化表现。清新简约,富于音乐性的设计风格应体现在不同介质的出版物中,保持专业出版社的产品形象的设计风格完整,从而传承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音乐出版社这块“金字招牌”,使之历久弥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