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红楼梦》的整理注释读本于195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出版。此后的数十年间,此版《红楼梦》成为在读者中传播最广泛的版本,而这个版本主要的注释者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他在1953年和俞平伯先生、华粹深先生、李鼎芳先生一起完成了注释工作。从1957年开始,启功又独立重新撰写注释,并在历次再版和重印过程中修订完善。
2018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启功注释的《红楼梦》以纪念版的方式再次出版发行,完整再现了启功先生的注释成果,同时还恢复了周汝昌、周绍良、李易等著名学者做的详细校记,体现他们对于文字取舍、标点使用的理由和心得。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副总经理李岩介绍,启功先生是以书法家名世,其实他在古典文学、语言文字、古典文献、文物鉴定等传统国学的多个领域都有非常深的造诣。“在《红楼梦》研究的领域,启功先生有自身的优势,他是清朝皇室的后裔,对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非常熟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满清的贵族家庭,书中体现清朝的皇家贵族礼制文化,满族的语言民俗等,正是启功先生从小就接触的内容。所以他为《红楼梦》所做的注释简洁、准确,要言不烦,又有其在内容上的长处和特点,适合不同知识结构和教育程度的读者来阅读。”李岩说。
著名红学专家胡文彬回忆起早年读《红楼梦》的经历,“我是读着启老注释的程乙本《红楼梦》成长的,启老的注释应该值得我们今天年轻的朋友,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对第七十八回“姽婳”一词的注释(启功注释“姽婳”为:古语:女子安闲幽静称为“姽”;兼能勇武奔驰称为“婳”),后来所有的注释都没有超过启老。他的解释准确、优美,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胡文彬还表示,《红楼梦》出版传播并走向世界,首先应该感谢程伟元、高鹗这两位前辈,他们为《红楼梦》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乾隆末期1791年、1792年两次出版了活字印刷的《红楼梦》的本子,紧接着在1793年,《红楼梦》就从浙江的乍浦港运到日本的长崎,这是《红楼梦》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从此以后,这部中国古典小说高峰之作才逐渐走向世界其他国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也表示,程高本开启了《红楼梦》历史上印刷的时代,传播力度大大加强。程伟元、高鹗还使《红楼梦》有了120回的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故事完整的存在对于《红楼梦》传播的意义是不可限量的。正因为有后40回,把《红楼梦》前面奠定的悲剧基调走到最后,没有走到通俗文学最后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那种大团圆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