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冯骥才《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共产生了七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冯骥才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奇人》(足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3457754709925771945

冯骥才《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近年来备受欢迎的短篇小说集,他选取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民间各种怪异人物,每人一篇,往往寥寥数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由于篇幅极短,《俗世奇人》又被视作“小小说”或“微小说”的标杆之作。其中,《刷子李》《好嘴杨巴》《泥人张》等多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冯骥才创作的《俗世奇人》及《俗世奇人新篇》共36篇小说合出一本,冯骥才以漫画的笔法,亲自为每个人物绘制插图,是为《俗世奇人》(足本)。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每四年一届,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获奖是对我的鼓励。‘这个老头儿还在努力写东西。’”

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过程中,冯骥才与王蒙、王安忆、张抗抗等文坛老将名家的作品一起参与角逐奖项。此番获奖,冯骥才坦言并没有心潮澎湃,更多的是感谢。

“我今年76岁了,我觉得我老了,鲁迅文学奖更应该属于年轻人。1979年,我第一次获得文学奖的作品是小说《雕花烟斗》,那会儿全国刚有小说奖。当时天津有两位作家获奖,除了我还有作家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从第一次获奖至今将近40年,冯骥才创作的作品有上千万字,国内外有200多个版本,获奖更是不可胜数。

“年轻人获奖时特别兴奋,奖项对于年轻人是很大的鼓励,因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到我现在七十多岁的年纪再获奖,就是读者、文学界对我的鼓励,还希望我能写点东西。说‘这个老头儿还在努力写东西。’”冯骥才的言语中不失文人的幽默和调侃。

“今年年初,中国文联刚刚给我颁发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终身成就奖,现在这项工作我还在做。”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冯骥才把“生命的蛋糕”绝大部分给了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作,文学创作似乎远离了他。“因为国家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问题,就是对我们文化遗产的冲击,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载体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巨大的、带有破坏性的。我们就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担任主席的15年时间里,冯骥才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几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带领全国的文化学者、文化工作者对我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所有的民间文化做抢救、普查、登记工作。同时建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冯骥才的倡导下,国家还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直到现在,冯骥才还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这项工作量之大,冯骥才用了一组数字来对比。“面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评出1000多项国家级项目,而我们要面对的文化遗产却有两三万种之多。做传统村落保护,我们面对的是中国200多万个古村落,从中选出保护完好的村落列入国家保护的范畴,这个工作量太大了。现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1372项,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是4153个。工作量这么大的事情,我没办法写作。”

在冯骥才看来,写作是个人的事,而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华民族的事。“如果我们不抢救、不保护,她要是没有了,我们下一代人永远见不到了。”所以,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写作之间,冯骥才没有其他选择。

“创作《俗世奇人》,我想把天津人留在纸上”

20世纪90年代末,冯骥才写了几篇《俗世奇人》短篇小说之后,便开始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没有一点写作的时间。到了2013年,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阶段性成果,71岁的冯骥才忽然发现,他做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到全国各地跑的时候“已经爬不了山了,走不了太远的路了。”这时候,冯骥才在书房的时间多了,他才开始写作。

《俗世奇人》中的大部分篇幅就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这也是冯骥才从文化遗产保护、田野抢救工作回到书房之后写的第一本小说。

祖籍浙江宁波,却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冯骥才一辈子没离开过天津。他几乎把天津当作自己的“第一故乡”。“我太熟悉这个城市了,我身上有太多天津的东西,从骨子里热爱这座城市,我热爱脚下这块土地,我爱这土地上的人,这也是我写《俗世奇人》最重要的原因。”谈到天津和天津人,冯骥才说的最多的就是“爱”。“我喜欢天津人的性格,我也喜欢天津人的缺点。”

“天津人具备独特的东西是外地人所没有的。比如天津人的厚道,讲人情,义气,幽默,强梁,豪爽,讲面子,天津是一个很讲文明的城市。”冯骥才毫不吝惜给了天津这座城市太多的喜爱和褒奖。《俗世奇人》里各种手艺人,冯骥才从小跟他们打交道。“太熟悉了。我特别希望把天津人留在纸上,所以写了《俗世奇人》。《俗世奇人》里的人物加在一起就是天津人。”

冯骥才创作的中篇小说《神鞭》1985年获全国中篇小说奖,他的很多获奖小说都是与天津紧密相连的。现在,《俗世奇人》被翻译成俄文、韩文、法文出版,最近又在翻译成英文版。冯骥才对于天津的偏爱,已经随着各国语言,传递给了世界各国读者。

“我自己所从事我热爱的事情,谁也没有权利给我画上句号,我自己也没有。只有生命可以。”对于用生命热爱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学创作,冯骥才誓要做一辈子。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