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初心》中所描写的事情是我们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是长征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中国革命、共产党人精神的一部分,这样的书是符合我们现在文学创作的主流方向的。
余艳这些年花在报告文学创作上的心血很多、很大,她的“湘妹子”系列在湖南等地被许多读者所接受,不断进行传播,这就是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
余艳的报告文学作品《守望初心》为中国报告文学在2018年初擂响了第一声鼓。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了准备阶段、创作阶段、修改阶段和成品阶段。每一个阶段余艳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几次修改阶段,她花的心思和心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当前文学创作批量和大量的情况下,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
《守望初心》中所描写的事情是我们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是长征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中国革命、共产党人精神的一部分,这样的书是符合我们现在文学创作的主流方向的。
这部作品,余艳成稿写好后给我看过,记得当时大概是按三部分内容写的,桑植为一部分,长征为一部分,长征之后为一部分。当时我对余艳说:第一部分写得非常精彩,堪称完美,第二部分弱了些,第三部分有些乱。建议改一下。她后来下了很大的功夫,改过几稿,一直到2018年元旦前夕还专门召开了专家审稿会。不过,创作毕竟是作家个人独立的事,其他人可以提些意见,但归根到底确立作品的还是作者自己。没有听说哪部作品是在众人指导下完成的精美之作,恰恰通常是作家经历艰苦独立的创造性过程之后,一露面就惊艳于世,让大家感到意外的喜悦。这就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的特殊魅力所在。但现在看来,经过几次修改,这部作品确实比以前要好得多,在内容、篇章容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比例适中,匀称许多。
关于这部作品,我想至少有几点值得肯定。
选材立足初心
桑植这个地方的红军故事是整个中国革命故事中非常重要和精彩的一部分,贺龙的队伍和贺龙的精神我们非常熟识。目前在作家队伍中,贺捷生大姐一直在写着她父亲和母亲的故事,这些故事总让我们看后感动感慨万千。我对桑植这个地方也算是了解一些的。40年前的1977年,我在桑植县城住了3个月,当时贺龙的故居还是一片平地,这里被敌人烧光后一直没有修复。那片土地上的故事很多,而这次余艳选择了红嫂和女红军,其独特性和故事的凄美性决定了这个题材的意义,体现了革命的初心部分。这样的题材是我们书写时代和民族英雄凯歌的永恒主题与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其实是一个作家的创作立场和方向的问题。今天的文艺创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倾向,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东西来进行创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到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还是以作者自我的感觉为主导的创作方向,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还需要作家进一步深入认识。在这一点上,中国文艺界距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人民所期待的创作方向,任重而道远。也是鉴于此,我们对余艳这样的作家多年来坚持坚定地为人民写作、以正能量的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主体感到敬佩。这样的创作其实非常不容易,而且往往不被人看好,认为是讨好某些政治需要、社会需要,甚至是“宣传品”、“广告”等等带有贬低性质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一方面反思并改进自身,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对党和人民的信仰,对理想和意志的坚守。
注重精神传承
余艳以前的《板仓绝唱》写得很成功。这与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在杨开慧这样一位革命女性的情感之中,并进行文学艺术的创造性创作有着紧密相关的因素,使得作品中的艺术与情感有机结合,精准到位。这部描写“初心”的作品,继续发扬了她《板仓绝唱》的创作优长,并且将这种革命历史题材故事中的壮美精神和凄美特点,发扬得更大、更广,也更深刻,使我们看到了像杨开慧一样更多、更立体、更富传奇色彩的湖南革命女性形象。毫无疑问,革命的湘妹子是中国革命队伍中一道特别闪亮的风景线。过去,我们对湘西红军的认识基本局限于贺龙等将领身上,但其实,在这些人的身边和身后,还有许多精彩的人和故事,跟随贺龙革命和革命之后的众多湘妹子,就是这样的精彩故事的主人,它让我们对这样的湘妹子怀有一种崇高的敬意和感动。余艳在写这些故事的整个过程中,投入了自己浓烈而真挚的情感,甚至她也是在展示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湘妹子的精彩与风格,也就是我们常常从湘妹子身上感受到的那种特别辣、特别爽,敢爱敢恨、敢牺牲、敢担当、敢作为的个性与特性。
读过《守望初心》,我们知道了当年那么多的男人跟着贺龙干革命,他们背后的湘妹子承受了那么多甜酸苦辣,也同样感受到了余艳为完成这部作品所付出的甜酸苦辣,其代价是十分可贵和沉重的。我知道,余艳写这部作品过程中的汗水、泪水都没有少流。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在阅读和感受革命湘妹子的时候,联想到了今天书写革命湘妹子的作家余艳,这样的湘妹子也是非常不易的。革命需要牺牲和付出,有时还需要受委屈与冤屈,写作同样如此。所以,余艳在完成这部作品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值得肯定与赞赏。在创作和张扬一种精神、一种人物形象、一个精彩故事时,作者自己的精神境界、个人的人格魅力、个人的付出与劳动的过程,本身应该是光明的、光辉的、光彩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呈现作品内容的光明、光辉、光彩。
彰显现实价值
选材好,创作态度好,并不等于作品一定就是好的。而余艳这部作品在前面两个前提下,同时实现了第三个层面的要求,也就是作品的价值意义很好。而这正是报告文学所讲究和追求的文体要求,也是我们常说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价值性。余艳自己对《守望初心》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要求最终落脚在革命的“初心”上、落在“守望初心”上。其实讲的就是革命者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与信仰的坚定性。这一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所强调和指出的“不忘初心”的思想。现如今,“初心”这个词用得很多了,但真正的“初心”是什么、到底应该怎样牢记初心、不忘初心、发扬初心,我们的思考和实践还远远不够。从中国共产党最初的革命“初心”去探究“初心”的意义,进一步正确认识“初心”,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
老一代革命者的“初心”是什么?为了坚守“初心”,可不是今天我们常挂在嘴边说的那么简单轻松,而是与生命、情感、生与死、前途与理想、痛苦与委屈,甚至与意想不到的背叛和出卖都连在一起,尤其是对女人来说、对革命队伍里的女人来说,“初心”的概念丰富、复杂、曲折,甚至想都想不到的事,比生与死更痛苦、更扎心的严酷现实,会突然间出现在她们面前。
统观革命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冷酷的事实:这个事实在我写《忠诚与背叛》时就讲过,一个听起来有点调侃式的非常通俗的事实:女人无叛徒。这句话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几句话的意义在里面,那就是:相比于女人,男人可能或者就容易当叛徒,当革命的叛徒、当女人和爱情的叛徒。面对这种可能你死我活的背叛,革命者的女人怎么办是个非常复杂而又艰难痛苦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革命者的女人如何选择和如何面对男人们的行为,甚至比选择革命还是反革命要复杂和痛苦得多。红军湘妹们就是要面对这些问题。《守望初心》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其实比我的《忠诚与背叛》更生动,有更多的事实和道理。这种革命女性、革命初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以及文学价值都是这部作品的贡献与光芒所在。
当然,任何作品都会有其遗憾的地方。余艳这部作品的不足,我看还是后面不及前面好。但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是部好作品,是历史题材中一部比较好的作品。另一方面,一部作品好不好,最终还需要让读者来检验。我们的写作和创作目的,最终是要对社会、对时代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从这个层面讲,《守望初心》的意义在今天才刚刚开始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