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海昏侯:浮沉背后的历史风云

QQ截图20180208102056

《海昏侯刘贺》,辛德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逝去的历史总是越来越远,而我们希望离它近一点、再近一点。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并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出土的大量陪葬物品,令公众惊叹不已,同时萌发浓厚兴趣:墓主人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的新著《海昏侯刘贺》,不是野史,没有戏说。从这部学术著作里,我们可以窥见墓主人刘贺的戏剧性人生,从而走近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两千多年后成为“网红”

刘贺,汉朝历史上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皇帝。在位仅仅27天,就被废黜,当然也不会有谥号,被称之为“废帝”。普通的历史年表上,一般见不到他的行迹。比起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等祖先,这位皇帝实在是默默无闻。

两千多年后,伴随着海昏侯墓考古引发的热潮,世人原本陌生的刘贺一跃成为“网红”。

海昏侯墓出土1万余件文物,包括数量惊人的金器。众多金饼、金板、马蹄金,以及巨额钱币,让人们津津乐道:这些财富是从哪里聚敛来的?西汉的海昏侯国是否像墓葬中的财富所显示的那样富庶?

人们不禁进一步追问:墓主人刘贺当初为何会被选立为皇帝?又为何刚刚登基27天就被废掉?被废为庶人的刘贺,为什么后来又被册封为位阶很低的海昏侯?新的考古发现,会不会改写史书记载的刘贺形象?“认识历史的真相,这种好奇心几乎与生俱来。越是扑朔迷离,越能引发人们的兴致。”辛德勇说,所有学术研究都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动态过程,没有人能够终结学术,历史研究尤其如此。考古发现不仅给历史研究提出新的问题,还会极大地丰富研究资料,从而拓展历史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他认为,围绕着海昏侯墓而产生的疑问,若认真梳理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作出比较确切的解答。要了解刘贺其人其事,不能不谈到他的父亲老昌邑王刘髆乃至祖父汉武帝刘彻,拥立他登上帝位、又废黜他帝位的权臣霍光,封授他为海昏侯的侄子汉宣帝刘询等人。《海昏侯刘贺》便是通过审视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揭开汉武帝晚年以至汉宣帝时期西汉朝廷深宫争斗的内幕,展现刘贺在这场“宫斗大戏”中的荣辱浮沉。

依据文献为刘贺“画像”

刘贺有一位容貌非常美丽的祖母,即深受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她生下的刘髆被封为昌邑王,20多岁便去世了。幼年丧父的刘贺,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从史书记载来看,刘贺的颜值就不怎么高了:“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

刘贺的人生更是充满戏剧性,先后体验了第二代昌邑王、汉废帝、庶人、第一代海昏侯的政治角色。虽非重要历史人物,然而他的“被”登基和被废黜,折射着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海昏侯刘贺》爬梳有关史料,勾勒了刘贺跌宕起伏的一生。

汉武帝在太子刘据反叛自杀后,把皇位传给了刘贺的叔叔刘弗陵,即后来的汉昭帝。昭帝驾崩,因无子嗣,权臣霍光将“清狂不惠”“动作亡节”的刘贺迎立为皇帝,作为自己操纵的傀儡。谁知,刘贺并不听话,想要真正过一把皇帝的瘾,手下人也图谋清除霍光。27天后,被触怒的霍光发动宫廷政变,冠以“行昏乱、危社稷”的罪状,将刘贺拉下皇位,随后又扶持刘据之孙刘询继位为汉宣帝。

皇帝宝座都没坐热,刘贺就被赶回了故国,悲催的是,这时连昌邑王的老位置也不能接着坐了。他在故国的生活形同软禁,直到汉宣帝觉得他“不足忌”,封授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可是,刘贺才当了四年海昏侯,33岁的生命便戛然而止。对于这颗黯淡帝星的坠落,史书仅以“后薨”二字轻轻带过。

“海昏”名号听起来并不美好。因此有人认为,它有特别的政治象征意义,“海”为晦,“昏”为昏乱,是对刘贺道德层次、行为风格和执政表现的否定。

辛德勇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刘贺是有些不着调,但他之登基称帝,立也霍光,废也霍光,并不取决于刘贺本人有多优秀,或是有多昏乱。汉宣帝册封刘贺为海昏侯,目的是安抚人心、稳定朝政,而不是为了羞辱耍弄这位废帝。“昏”字有可能是当时取用地名的一种通称。

关于海昏侯墓出土的丰厚陪葬品,辛德勇在书中提出:刘贺受封为海昏侯不过四年,很难在封地聚敛出我们今天在其墓葬中看到的巨额财富。除了一些明确带有昌邑王年款的器物,墓葬中的财富还有很多应同样来自富庶的昌邑故国。

考古能否为刘贺“翻案”

《汉书》的记载中,除“昏乱”外,描述刘贺行为的词语还有“淫辟”“狂悖”“狂乱无道”“狂乱失道”“淫乱”等。他在历史上的形象,显然不那么靠谱。

而今,面对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或属《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牍,及乐器、两周铜器等,一些人不由质疑:刘贺很可能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好青年,情趣高雅,爱好音乐、喜欢收藏,史书中的刘贺形象是被霍光之辈所“黑”。

对此,《海昏侯刘贺》一书提出: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能进一步丰富对西汉历史及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而不能对《汉书》记载的有关刘贺的基本史实做出什么翻案文章。

辛德勇认为,大多数出土文物往往不能简单地用来直接解释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更不宜简单地用某一具体的实物率尔否定像《史记》《汉书》这类正史记载的史事。例如,儒家经典在当时的皇家子弟教育中,早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内容,刘贺的老师王式就明确讲过“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在刘贺墓中发现儒家经典是很正常的事情。

“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对历史研究的促进作用将是巨大的。但学问需要平心静气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做。”辛德勇说,对古代器物的研究是这样,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研究更需要潜心积累,不要过多指望依赖某一新发现来陡然改写什么、颠覆什么。传世典籍与考古新发现的关系,类同主干与枝叶,把握住主干才能更好地梳理枝叶。

辛德勇驳斥了他人观点,他在书中的观点同样引起争议。不过,历史的魅力正在于此,我们始终尝试着努力拨开历史深处的迷雾,一步步走向真相。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