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马原:“叙事冰山”在悄然融化

“他叫马原,他是个小说家。他也就是我。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在最新长篇小说《黄棠一家》的结尾,作家马原制造了一种“似曾相识”感,这句曾出现在他30多年前小说《虚构》开头的略显饶舌的自我介绍,几乎烙上了马式标志性风格,如今再次为马原新作带来余音缭绕的思索——曾以“叙事圈套”闻名文坛的马原,为何主动选择站在当下生活洪流中,着迷描摹时代大潮中各种具体的鱼虾、海螺或浪花?

人们不禁发问:那座属于马原的“叙事冰山”是否正悄然融化?对此,马原坦言:他的创作重心确实有所改变,体现了向现实主义回归的趋势,他饶有趣味地打量着我们身处的世界,试图用小说的手法把他观察到的世间变化浓缩到新小说聚焦的一个家庭中。

马原老友、作家余华感慨,《黄棠一家》“一看就是老江湖写出来的”。在他看来,小说不是简单的“新闻串烧”,书中描写的许多事件和细节,没有局限于浅层次的复刻摹写,而是探测到生活肌理展开透析,“只有对生活各个方面真正经历过、深入过,才能写出这样的内容”。

从“天上回到地下”,诗意仍是写作的向心力。

主人公黄棠,取自“荒唐”的谐音。马原说,书名来源于最初三部曲系列的构想,分别叫《纠缠》《荒唐》《搞笑》,几番商量后改为《黄棠一家》。小说耐心勾勒了“黄棠一家”这个富足家庭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内心起伏,表达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度关注,堪称当代生活一个横截面的“浮世绘”。

穿行于文中密密麻麻的写实对话、基于新闻事件改编的情节,读者不难发现,文本相当“接地气”。“马原执着地回到现实,用写作重新定义日常。但诗意仍是构成马原整个写作的向心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陈晓明说,小说遵从现实的逻辑,但仍不放弃基于现实以上的解读和思考。“现在的小说再怎么虚构,也虚构不过现实,什么事情都可能在现实中发生,那小说的使命是什么?从现实中提炼出奇观性、日常性,都不难,但二度艺术创作需在生活镜像中注入对人物命运的关切,《黄棠一家》不乏生活的温情。”

这种接地气,还体现在马原试水网络视频,录制发布了“九叔系列”脱口秀节目。“身边人都知道我喜欢说‘歪理’,以前是虚头巴脑大谈哲学世界观,当然也有意思,但现在我更乐于把生活中的趣味拎出来,跟读者网友分享。”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或不值得的,看你会不会开采”

对于马原性格中时不时闪现的率真,余华“毒舌”打趣,直呼“65岁的马原还是挺幼稚”。三天读完《黄棠一家》后,余华的判断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感受是,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取决于你是否认真去开采。”

用小说开采生活,是否依然有效?多年前,马原“小说已死”论断惊起千层浪,他认为小说在公众广泛接纳和阅读的意义上的重要度正在降低,读图读屏渐占上风。“小说仍源源不断生产,但其价值评估标准也变了。”即便如此,马原仍坚信小说家“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模仿造物主,造了许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哪怕作者死去,他创作出来的人物,还活在人们心里。但写出好作品,很难。”

十年前的一场大病,曾让马原从上海“逃离”到云南,不过回过头看看,马原愿意将之定义“可能是小说家的幸运”。“时间的压迫,会带来使命感,我觉得有些书没写完;面对生死,会越来越过上一种思想者的生活。这个过程中,开始复原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尤其是虚构世界的热情。”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