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令作家陆天明广为人知。今年74岁的他又于近期推出了长篇小说《幸存者》。该小说是陆天明经五年酝酿准备,两年零九个月写作而出,作品描绘了满怀激情的父辈青春。阅读《幸存者》,我的心情也随着这醉人的书香越发飘远,有回味也有震撼,有感动也有期待。
作为“中国三部曲·骄阳”的第一部,其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来自大城市的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人,满腔热忱来到内陆边疆,投身到时代的大潮中。大西北的卡拉库里荒原,磨砺与伤痛一次次地击打着他们年轻而不安的心。一次突发的爆炸,漩涡接踵而至。“九·二六”事件,引水渠龙口闸门坍塌,知情者神秘失踪,无辜者蒙冤入狱,调查组进驻,真相时隐时现……他们守望理想,在荆棘坎坷中前行。尘埃尚未落定,崭新的时代已然到来。在经历了种种铭心刻骨的伤痛之后,他们还能坚守往昔的激情和向往,迎接未来的曙光吗?
小说主要表现了谢平等人在寻找灵魂信仰之门的钥匙中所付出的艰辛。出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他们,可以说是真正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在漫长曲折的国家建设中,他们奋不顾身,满怀激情和理想。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陆天明借这些青年人的人生,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辨证。哪一把钥匙才能打开那扇正确的门?哪一扇门才能通向康庄坦途?正如小说中所说:“一切还只是开始。一切都在过程中。最后是:一切皆有可能。”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那是他们父辈在那个时候的思考与追求,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仍具有启示意义。
小说中的一代青年,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仍旧保持着探索的锐气,亦步亦趋,追求着前方那个未知的世界。小说串联起了新中国奋斗的重大历史节点,探索了人性、人心、人情的变迁。已经74岁的陆天明回望那段青春时光,是历经浮沉后对世事的重新审视,也是一个过来之人与年轻一代的青春对话。为创作这部小说,他执意不按固有的标准,只遵从自己这一生风里雨里泪里火里得出的意旨:“我要写下我们的一生,并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同时也是践行一位智者对他的劝诫:“写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
陆天明的大多数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几乎成为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档主”。在读者心中,他被称为“社会与时代的一面镜子”。“幸存者”意味着大浪淘沙,更是“向涛头立”的时代弄潮儿。小说中的谢平等人即是如此,他们一代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他们经受过磨难,了解中国实情,懂得珍惜与回报,也有追求的魄力与方向感。他们是中国经济建设的精英,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参与者。陆天明将视角对准这一代人,描绘出他们曾经的风雨激荡,为历史留下一份珍贵的备忘录。
陆天明的笔下,无论是《苍天在上》《大雪无痕》中与腐败面对面斗争,还是《幸存者》中“讴歌”式的生活反映,都是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的,他始终都在为时代的正气而呐喊。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仅凝聚了个人的不断思考,还积淀着很多人对此的深层理解与迫切需要,而正是这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让广大受众如此轻易地去认可它,接受它。此刻,陆天明用他一贯的“勇为天下先”的气度和情怀,以历史为鉴,以青春为旗,记录中国人的拼搏、挣扎。他不仅是在讴歌,更是在热切地呼唤。
作为该小说的第一读者,陆天明的儿子、知名导演陆川由衷地感慨:“用文学去记录一个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史这份责任,只有他们还在坚守。只要这份坚守尚存,或许就还能带来又一次《绿化树》《黑骏马》《红高粱》《古船》《心灵史》《泥日》这样振聋发聩般的怒吼。”读完全书,感到作家探寻了一代共和国同龄人面对信念、事业、良心、家庭的勇敢担当,这份责任心,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