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纸上如晤也好 买椟还珠也好

1a80c454-1097-4dab-a870-78d98a63a74c.jpg.1

《京都如晤》 苏枕书 著 中华书局 2017年8月出版

看《京都如晤》难免要失望。这不是一本悠闲、恬静的旅行生活指南。从京都的风物开场,文学、名物、历史、古本、学问,渐渐纷呈迭出,让准备闲庭散步的人,忽然发现面前是山丘、石潭、溪流、老林,没有准备的话,可能措手不及,退又不舍。

作者很懒,不愿意理会读者的意见。春日信马入林,登高临壑,全凭兴之所至。你愿意读就读,碰到不知道的去查去问,不喜欢就放下,总之,谢绝一切“看不懂”“太个人”的批评。所以毋宁说,这是一本写给少数同好的书。

书的缘起,嘉庐君在序中已经说明,是一个京都通信的专栏,发在小城的报纸副刊上。从2011年开始,百余篇中选出44篇,结为此书。

虽然《京都如晤》截取的是七年通信的片段,但按时间排序,还是能看出时间对人的改变。

前头部分的信札里,作者多少还是有客居的情绪,所以目光和笔触所及,常有新鲜。日本作家形容桂花是“质朴的香炉”,跟中国的趣味有微妙的差异。山里落下毛栗子、黄熟的梅果。新年里神社的节分祭、庙会,各种热闹的食物。以及樱花、细雪、茶、梅子酒,是大众的审美趣味。

那个时候的神态往往是“原来如此”。

到后来,客心淡薄,就慢慢变得本地人起来。“原来如此”一类的语气,不知不觉换成了“嗯,就是这样”,点到即止。据说京都人有一种傲慢,只有自己人懂的东西,不屑于跟外人解释,又保持着周到的客气。这种性格容易被其他地方的人诟病为虚伪自负,喜欢的人却又深得其味,可能也是作者久居其室的结果。

作者的喜好,也一发不可收地向古籍版本、学人学问中狂奔而去。风物人情转向耽书成癖的趣味,不再东张西望。对为学自然是好事,但“江户时代的儒学”对大众则难免艰涩。难怪在副刊上发表时,被投诉“不知所云”,幸好有编辑宽容坚持。

好在即便学问枯燥,还是时时有极可爱的旁逸斜出,比如讲日本藏书的防虫,在书里盖一枚烟叶形的章,上书“功同良相”。这是来自烟叶防虫的方法,又有在书中夹银杏叶子防虫,时常可在翻检旧书时遇到。

而寻常之事,又从学问的发掘中得到更深。《晴雨录》一篇谈京都的天气风雨不定,讲到收录日本跟雨相关词汇的《雨之辞典》,讲到气象学者根本顺吉的《江户晴雨考》。尤其是江户时代下总国古河藩藩主土井利位利用荷兰显微镜观察雪花,著成《雪华图说》,这是出版史和科学史上都很有意思的事,也是有趣的掌故。

书信是私人的写作,欲给旁人看,或不欲给旁人看,在落笔之时,就有不同。但总归为心声心画。《文心雕龙·书记》里说,“言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从这一层看,作者的任性大可以理解。

既然是书札,自没有交浅言深的道理。唯有可以同好共情,才算得上在纸间如晤。而有文字间的乐趣,即便对作者的学问爱好不同,也可以做一个愉快的买椟之人。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