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从人工智能到集体写作

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得主凌晨的新作《睡豚,醒来》,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了在未来的大银河时代,一种叫睡豚的生物濒临灭绝,为此,负责生态巡航的“精卫号”成员与盗猎者斗智斗勇……故事凸显出这个时代的宇宙幻想面临着“人文精神遇到人工智能的困境”。

在一场以科幻写作为主题的读书会上,多位科幻作家由此书出发,各自阐述了他们对于人工智能和集体写作的看法或畅想。

幻想未来的作品

应红(人民文学出版社副主编):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刘慈欣等连续夺得科幻文学世界级大奖,可以说我们的科幻文学已逐渐从类型文学向大众文学过渡。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推出了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培养了一批作家和读者。我们一直在这个领域里培育原创作品,并希望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因为,对当代文学原创领域来说,我们不但应该有回望历史的佳作、关注现实的力作,也应该持续不断推出幻想未来的作品。

凌晨(《睡豚,醒来》作者):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创作《睡豚,醒来》这本书的经历。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是在2000年,当时一家出版社想出少儿科幻作品,约我给他们写。我就计划写一个小孩在星际中的故事。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大家开始讨论Sim World(虚拟世界)计划,讨论得如火如荼,非常热烈。我就想,既然大家已经设计好了这样一颗星球,我为什么不拿来用呢?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种叫睡豚的生物。为什么叫睡豚?是因为它从来没有醒来过。

成稿大概是在2002年,但出版计划夭折了,这个故事就被藏箱底了。不过,每隔两年我都会拿出来,看一看故事还有什么要改的,或者有什么新的灵感要加进去。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觉得这个故事还挺有趣,就有意出版。为此,我进行了大改,对睡豚这种生物有了新的想法并进行改写。创作的时间尽管很久,但它仍然是一本新书,有新的概念和新的想法。

在这个故事里,我想表现人面临极端的环境和事情,所经受的冲突和所做出的抉择。故事里有个重要角色,是一部电脑,这部电脑经历了从非自主意识到自主意识的过程,就是我们说的人工智能,最后变成了真正有生命、有智慧的物种。同样,睡豚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苏醒过程。这两种生物在故事里的苏醒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用科幻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主持人:这本书的构思来源挺独特,来自当时一个科幻版论坛里网友做的设计集 Sim World——原创一个“世界”,大家在其中进行各种设定,包括星球、生物、植物等等。当时进行得很红火。没想到,隔了十几年结出这个果子,也是意外收获。

凌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重新唤起大家对这个构想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大家有兴趣参与这个构想的设计,或者参与这个构想的写作,是一件很棒的事。

主持人:这样的创作,在国外是有多种方式的,有的是开放式的,有的是封闭式的。比如,“星球大战”系列现在来看具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设定,其实它是慢慢形成的。开始拍“星战”的时候,卢卡斯公司对很多东西都还没有想好,但随着拍的过程,包括“星战”的书籍、漫画的创作,让现在的“星战”自成体系。“星战”里所有的种族、生物、飞船、人物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设定,比如,飞船多长、动力是什么形式的,各种数据都有,而这恰恰是我们以前的科幻比较欠缺的。

以前中国的科幻创作都是比较个体式的。假如有一个完整的比较好的设定,大家一起参与,可以写短篇,也可以写长篇,既是一种集体写作,又互不受影响,是很有意思的。作为创作者,你们觉得这种设定是给你们提供了灵感,还是限制了创作?

凌晨:Sim World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架构,我们可以往里面补充很多词条,很多我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大家在一起讨论、创造,这是“开脑洞”的事。我喜欢科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开脑洞”。

星河(科幻作家):回到《睡豚,醒来》这本书来说,我认为,凌晨的创作有很强的女性化特征,表现出一种细腻、空灵、流畅。她作品里的人物以男性口吻说话,没戏。书里第88页有这么一句话,电脑说“我的好奇心真像一个娘们儿”,我心想你就是女的。所以,这种女性化特征是凌晨无法抹去的,是她作品的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凌晨的作品受到很多经典因素的影响,比如,她的作品受苏联科幻小说影响非常重。她的创作还受戏剧的影响。这个作品舞台剧的形式太明显,如一段段的封闭空间、有限的角色、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因素。

杨平(科幻作家):《睡豚,醒来》里舞台剧风格或者说冲突性的东西,确实存在。但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远在未来的近景的描写,故事发生远在未来,但完全是近景的生活化推进的描写。而且,通过动物保护的故事把未来和现在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个特别好。

凌晨:科幻对我来说,不是一份工作、一个负担,而是好玩的事情。虽然,我现在是职业科幻作家,但在我心目中,科幻不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是一个兴趣爱好,我用它来表达我对世界的看法,是一种有意思而且我能掌握的方式。所以,我的小说经常试图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写一些新的东西,写一些我之前没有写过的东西。

“大宇航时代”的个人命运

主持人:在前10多年,宇航、太空这类科幻题材还不是特别流行,但现在趋势不一样了,好像大家又回过头来写这个题材了。比如,小说《火星救援》为什么在网上那么红?因为它写得特别真实,跟真的一样,就一下子红到拍成电影了。最近几年关于太空的电影多了起来,从《地心引力》到《异形》等。

《睡豚,醒来》是关于宇航题材的科幻小说,凌晨一直对这个题材情有独钟。你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感兴趣?这个时代的科幻作品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宇宙幻想?

凌晨:去年,我出了一本科幻故事集《离开地球表面》,精选了14篇我这些年写的关于太空主题的小说。梳理这些小说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小说是有年表的,我把它称为“大宇航时代”。在小说中,我更关注的是,“大宇航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与遭遇。有关宇航的宏大事情,比如宇航移民、开发等,在别的科幻作家笔下往往是重要的点,但在我的笔下就是一个背景。所以,我想我不会创作“太空史诗”类的作品,但我肯定会写很多关于宇宙幻想的作品,它们讲述的都会是具体的人在太空里的具体遭遇。

把人的许多东西映射在机器上

主持人:小说里一个有意思的点是人工智能。今天,人工智能是非常热的话题,而且从原来觉得离我们比较远,转变为现在觉得离我们比较近。在《睡豚,醒来》这本书里,作者对人工智能持有的态度是什么?

凌晨:这个故事里的人工智能代替了上帝视角,它是一个全天候的机器人保姆——我什么都知道,但我不能说。我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很简单,人工智能是人培养出来的,人一定会做这样一件事情。人需要一个机器来代替自己做很多事情,而人在创造机器的过程中,把自身的许多东西映射在机器上。

有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对人类产生威胁。但我在想,人工智能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旦产生自我的意识,比如机器觉醒以后,它有它自己的机器思维方式,它的需求和我们人类的需求不一样。我们需要食物,它们不需要;我们需要爱情、需要家庭,它们不需要。它们的诉求跟我们的诉求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造成威胁?它会跟我们抢夺什么呢?我倒是觉得将来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就是共生共存,有点像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共生共存。

杨平:今年4月,我去合肥参观了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研究。在那里我们看到研发人员做了很多东西,包括云翻译、听写、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阅卷……人工智能的很多变化,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以为会很遥远的,但其实已经近在眼前,并且不是我们原来预想的那种颠覆性的方式。关于人工智能写作项目,现在也有人在研发,而且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这样的项目做起来的话,一般性商业化的写作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主持人:这可能会带来一种促动,让写作者更集中于创造性的、具有独特思维的写作。如果只是泛泛地写一个故事,那是机器也可以的。所以,将来对写作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杨平: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了写作的主体和风格后,可以攻略式地制造各种文章,因此,对以后的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开发新的东西、带来新的变化。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