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四七社》深度追索欧洲文学大家们的传奇社团

3

《四七社:当德国文学书写历史时》 [德] 赫尔穆特·伯蒂格 东方出版中心

首部深度追索当代德国乃至欧洲文学摇篮四七社的权威之作,荣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1947年,汉斯·维尔纳·里希特集结了一群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四七社。很快,在四七社的旗帜下汇聚了当时德国乃至欧洲最有实力的一批作家和评论家,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马丁·瓦尔泽、英格博格·巴赫曼、保罗·策兰、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等举世瞩目的文学家在这里相继崛起,佳作如云,交相辉映。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多人获得毕希纳奖,四七社成为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的文学摇篮和思想重镇,一道最为绚丽的文学风景。德国著名评论家赫尔穆特·伯蒂格在这部饱受好评的著作里,通过深入研究几乎全部的相关作品和大量全新发现的档案文献,并访问在世的亲历者,第一次深度、全面地追寻了四七社的历史风貌及其对德国乃至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影响,重现了四七社创设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准确地描绘了那些卓越人物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探索了战后德国乃至欧洲社会重建与精神重建的艰难与努力。

作者简介

赫尔穆特·伯蒂格,生于1956年,德国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在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作为文学编辑任职于《法兰克福评论》等著名刊物。现在是自由职业作家和评论家,生活在柏林。近期作品包括《乌托邦之后——德语当代文学的历史》(2004年)和《海边的策兰》(2006年)。伯蒂格曾于1996年获得恩斯特-罗伯特-库齐乌斯促进奖(散文类),2012年获得阿尔弗雷德-克尔文学评论奖。2013年凭《四七社》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

 编辑推荐

1。一个传奇般的当代文学社团——四七社的真实风景

2。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保罗·策兰等数十位文学大家都在这里崛起

3。首部深度追索当代德国乃至欧洲文学摇篮四七社的权威之作

4。本书荣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四七社是一个商标。汉斯·维尔纳·里希特于1947年创办的这个松散的作家团体人尽皆知。正是这个团体发明了文学公开活动的形式,持续而深远地影响了二战后德国的政治面貌。

你所不知道的四七社主要成员

汉斯·维尔纳·里希特  四七社创立者

君特·格拉斯   1965年获毕希纳奖,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因里希·伯尔  1967年获毕希纳奖,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保罗·策兰  1958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60年获毕希纳奖,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德语诗人

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  2002年获歌德奖,被称为德国“文学教皇”的顶尖评论家

君特·艾希  1959年获毕希纳奖,1968年获席勒纪念奖

马丁·瓦尔泽  1980年获席勒纪念奖,1981年获毕希纳奖

英格博格·巴赫曼  1957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64年获毕希纳奖,1968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

彼得·汉特克  1973年获毕希纳奖,1987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1988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95年获席勒纪念奖

马克斯·弗里施  1958年获毕希纳奖,1965年获席勒纪念奖

汉斯·埃里希·诺萨克  1961年获毕希纳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  1963年获毕希纳奖

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  1966年获毕希纳奖和不来梅文学奖

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  1969年获毕希纳奖

乌韦·约翰逊  1971年获毕希纳奖

彼得·魏斯  1982年获毕希纳奖和不来梅文学奖

沃尔夫迪特里希·施努雷  1983年获毕希纳奖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1986年获毕希纳奖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利乌斯  2011年获毕希纳奖

于尔根·贝克尔  1987年获不来梅文学奖,2014年获毕希纳奖

伊尔莎·艾兴格尔  1955年获不来梅文学奖和奥地利国家文学大奖

恩斯特·云格尔  1956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74年获席勒纪念奖,1982年获歌德奖

西格弗里德·伦茨  1962年获不来梅文学奖,1999年获歌德奖

亚历山大·克鲁格  1979年、2001年获不来梅文学奖,2001年获席勒纪念奖,2003年获毕希纳奖

阿尔诺·施密特 1973获歌德奖

 媒体推荐

迄今为止关于四七社的著作中最好的一本。——约阿希姆·凯泽

在这本书里,四七社不单纯是一代人的杰作,而是展现了几代人或重叠,或相互交织在一起,有时陷入矛盾的各种政治导向和美学原则。伯蒂格塑造了彼得·魏斯、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亚历山大·克鲁格这些对四七社影响巨大的人物,他们和创建者汉斯·维尔纳·里希特在文学方面的理解完全不同。在这个团体里,年轻作家不只是被批得体无完肤,像胡贝特·费希特和彼得·汉特克就通过这些论战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像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这样的先锋派也能成为四七社奖的热门候选人;四七社里居然还出现了社会民主党选民组织的议会外反对派。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的分析令这幅群像更加丰满。本书的高潮部分在文本整理和作家肖像上。伯蒂格擅长处理数量庞杂的奇闻异事,很多重要场景塑造得尤为精彩,例如英格博格·巴赫曼1954年参加年会的趣事。作家借由读者和评论家的感受以及文学手段讲述了德国1945年之后如何对文学进行了新的塑造,以及文学公众活动这种形式是如何发明的。——莱比锡国际书展奖颁奖词

有关四七社的第一次视野开阔、可读性强的全面描述。让人信服,因为评论公允,既没有被敬畏束缚,也没有陷入恶意的论战。——《世界报》

赫尔穆特·伯蒂格用他的专著证明了将真相与传说区分开来是完全可能做到的。——《新苏黎世报》

伯蒂格在四七社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际推出了以其发展历程为研究重点的专著。让人耳目一新之处是伯蒂格将四七社的成功归于“以一种新的高超手段与媒体打交道”。——《时代周刊》

通过伯蒂格对作家、作品和四七社从创办到1967年间活动的描述,评论家们收获颇多,那些年会甚至可以反应出联邦德国民主化的成果。另外,四七社还确定了文学经典作品的标准,塑造了包括文学评论和文学市场在内的文学生活的一种新形式。——《南德意志报》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