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论语译注》一年卖45万册 读者热衷经典阅读

昨天,中华书局给出一组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一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去年一年卖了33.8万册,如果加上繁体字本等各种版本,该书总销量达45万册,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在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销量也在攀升,乐坏了出版社。

数字

《论语译注》一年销售翻番

中华书局市场部主任李忠良面对这组数字,都有些吃惊。2006年,中华书局根据读者需求推出《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当年卖出6000册,时至2015年销售15.6万册,而2016年比2015年的销售又翻了一番。

依旧是来自中华书局的数据,其旗下基础图书分社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丛书及“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占分社所出图书比例连续三年增长,分别为52%、60%和65%。

此外,据记者调查了解,国学经典已成书店热门。中关村图书大厦有一个销售数字,《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半年来销量1500本,远高于往年。京东图书的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论语译注》位于社科图书畅销榜第12位,高于不少热门图书。而《诗经》《山海经》同样在畅销榜上争得不错位次。

高端的专业国学经典热销,连专业出版人也大呼意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田松青三年多前开始策划国学典藏系列丛书,“我看到网上有一些读者反映,希望读到古人对经典的注释和评说,读更原汁原味的古籍。”2013年左右,上海古籍出版社尝试推出了包括《论语》《诗经》《周易》等在内的首批图书,反响不错。此后逐年加大规模,如今已推出包括《牡丹亭》《桃花扇》《近思录》等在内的60余种。这些过去摆在学者案头的读物,没有今人今译,竟几乎每种书都会重印,“每年每种书首印量在4000至5000册,但一年之内都会重版。”田松青透露,如果在过去,这类学术高端读物顶多印一两千册。

变化

读者不满足读解构过的经典

读者对讲解类、普及类的国学读物不再满足,而更愿意只身深入到国学经典的腹地“探险”。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遥想起2007年前后,曾出现一轮国学热,于丹、马未都、王立群、阎崇年登上《百家讲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讲解传统文化,“但我们发现经典读物销量并未发生变化,反倒是《百家讲坛》之类的书畅销。时隔十年之后,情况有了根本不同。”他认为,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田松青也认为,这说明有些读者不再愿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构过的经典,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在知乎上,网友们针对《山海经》版本进行的讨论很热闹。一位网友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国学典藏版《山海经》尽管是简体横排,但带有全部的古注和郝懿行笺疏,是其他版本所不具备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注意到,关于国学经典的网上学习,十多年前,不外乎在百度、谷歌搜搜,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上知乎进行讨论,“大家对传统文化专业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识。”

面对大家对经典的热闹阅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很开心,“这说明传统文化在重新回归,这是好事。”不过他也提醒,所谓原典,永远是少数人在看,古典文学教授把《论语》和《孟子》一字不落全看完的也没几个,“作为普通大众,我并不提倡读原典,对他们而言,读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更现实。”

建议

读国学经典要讲究等级次第

事实上,在书店随机进行的采访中也发现,读者对国学经典阅读有浓厚兴趣,但困惑真的是不少。

在北京图书大厦,读者李安明一直在翻看《周易入门》《易经杂说》,十分投入。好不容易等他抬起头来,他抛下一句话,“《周易》是最高明的学问,其他的书算不得什么。”不过,他也坦言,虽说看过不少解读《周易》的读物,但至今这本书对他而言还是“谜”。

在中关村图书大厦,记者碰到正在翻看《韩非子》的耿飞,90后的他是位IT工程师。前一段时间,耿飞偶然读到《墨子》,一下子被国学经典吸引了,想研究得再深入些。不过他实话实说,传统国学涉及很多哲学类说法,觉得很烧脑,而且文言文看起来太费劲,不断翻《古代汉语词典》,还是觉得吃力。

自由撰稿人李天飞热爱古籍,眼见身边人读国学经典的同道人多起来,但也遇到不少“奇葩”,不少人要么读成了小文青,要么读成了老古董。“他们喜欢纳兰性德就拼命看,别的一概不看;喜欢《周易》就一头扎进去,别的一律看不起。”

面对如此种种,谢琰就像个老先生,不失时机地给出建议,“读国学经典,不能乱读一气,最好不要一味追热点,要讲究由主到次的顺序。聂石樵先生就跟学生说过,要读正经正史。”他说,作为比较专业的读者,读国学经典要有等级、次第,否则容易走偏。

谢老师阅读方案

若对国学没有太多了解,第一步肯定是读《论语》。经史子集,经部以《论语》为中心,《论语》读过了,再尝试读《孟子》《诗经》等,而不是一上来就读《周易》。而读史部书,肯定《史记》《资治通鉴》是根本,不能上来就读野史、乱七八糟的东西。读子部呢,读过《韩非子》《老子》《庄子》,然后再去读《淮南子》《吕氏春秋》。集部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先读《楚辞》,读杜甫。

如果从人物的角度进入经典,同样讲究等级。按照王国维的说法,屈原、陶渊明、杜甫、苏东坡才是顶级大诗人。建议读完杜甫再读李白、李商隐,读完苏东坡,再读读欧阳修、黄庭坚,以这样的顺序阅读,对自己进入国学经典世界会有更多帮助。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无论读什么书,尽量将阅读面铺开为好,反正不能越读越窄。就像一个中学男生只读《红楼梦》会变得太敏感、太多愁善感,只读《水浒传》会变得杀气腾腾。中国古人讲究各种气要调和,人生境界才会高,如果只读一类书,只是在重复自己的知识兴趣,局限自己的性格思想,不能完善自己。所以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书,但又是经典之作,更要有选择地读。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