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王城如海》:北京叙事的再发力

说起当下写北京的作家,徐则臣堪称其中翘楚。从《啊,北京》开始,小说家徐则臣的成长成名史,大抵离不开北京城市叙事。写多了,不免有嫌疑,读者便可以画出小说中人物的大约面孔,北京也似乎沦为假证制造者、假古董贩卖者、小知识分子的边缘空间。这对北京是不公平的,古都的浩大宽阔与深入当然无可穷尽,徐则臣需要一个写作的新转角,来重新审视另一个维度上的北京。《王城如海》便是。

《王城如海》叙事焦点相当集中,先锋戏剧导演余松坡从纽约回到北京,新执导的话剧《城市启示录》引发社会争议,纠结中偶遇因自己年轻时告发而入狱的堂兄余佳山,保姆罗冬雨及其弟弟、未婚夫也卷入其中。整个叙事架构既有严整性,又极具碎片感,零零碎碎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片断交叉闪现,散发出不同价值层面的思想与文化光环。尤其是,在艺术形式、主题意识与美学意象上,形成了叙事的三重张力结构,张力叙事中的北京,与时代、个体相互碰撞,形成多元的思想空间,堪称深度呈现北京城市的小说力作。

第一重张力是小说文本与余松坡所导戏剧的交叉介入。余松坡由海外回到曾求学的北京,不断遭遇当下北京的各种现实。余所导戏剧《城市启示录》讲述曾在世界不同城市行走的英国华裔教授,见识了北京的不同面目。小说文本与戏剧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架构,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剧烈变动中的北京城市生活与文化。每章均以戏剧对话启首,戏剧与小说的人物、主题不断勾连交叉,彼此互动而又深度介入。戏剧与小说可以说是互为叙事文本的主客体,由北京出发,对城市与人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深度挖掘,形成了小说文本多元而深层的美学与思想意蕴。

城市生活体验是小说意蕴的第二重张力。余松坡从乡村到北京求学,又在纽约学习生活多年。戏剧中的教授满肚子城市知识,并在很多国际大都市生活过。具有国际大都市生活体验的余松坡和教授,最后都将生活聚焦于北京。不同城市生活体验凸显了北京在全球城市文化空间中的独特格局,架构出北京这座城市与时代、与个体极具张力的文化关系。保姆罗冬雨及其弟弟、未婚夫也从乡村抵达北京,他们的城市生活体验与余松坡、教授,形成耐人寻味的映照和对比,无疑拓展了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在全球的特殊性,使得小说对城市与人的主题拓展更加深入。

第三重张力在于不同文化意象的相互映照碰撞,催生出小说主题的多重文化与思想意蕴。例如,雾霾、喇叭声是小说布设的一个个暗哨和伏兵,它们是今日北京现实问题的重要表征,也是存居其中的所有个体每天都要迎面撞上的现实生活。《二泉映月》、面具,是余松坡内心罪与罚的写照,是当代人的悲哀与忧愁,直接拷问每一个体直面现实的孤独与难堪,可以说是当代人的忏悔录。

艺术形式、主题思想与美学意象不同层面的张力关系,相互紧密咬合(而非貌合神离的介入),构成《王城如海》文本令人探究与思考的文化动力。北京及其标志的中国城市问题由此成为小说叙事推进的基本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读者阅读时步步紧随,探究自我与北京、与城市关系的一种魔力。不同形式的张力构成小说与读者无需言明的多重约定,鼓动着读者从不同层面、不同方式去审视反观所来之处,以及与北京、与城市的关系。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