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团王》;张文龙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汤团王》收集了张文龙先生所创作的十部剧本和六篇中短篇小说,计四十余万字。这是作者三十多年来从事文艺创作的一个检阅,也展示了一位当代文化人富有的精神家园。
张文龙颇享盛名之作是沪剧《女人的眼睛》。这里,我也想从他的眼睛谈起。
张文龙的眼睛是明亮而有神的,他的眼睛一直睁得大大的,密切地注视着当下的现实生活,善于捕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种题材。纵观该书的所有文字,一个鲜明而强烈的特色是:直面民生、关注现实,歌颂光明、鞭挞丑恶,接地气、扬正气、树新风。无论是滑稽戏《橘树下的婚礼》、沪剧《女人的眼睛》,还是中篇小说《汤团王》、短篇小说《瓜农》等作品,都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爱憎。
《女人的眼睛》描写了一对盲人夫妻的故事。作者的构思妙不可言,内涵也很深刻。这对盲人夫妻在眼睛看不见外面世界时,两人恩爱无比,互相照顾;但是当妻子美芳的眼睛经手术重见光明后,生活便起了波澜。明亮的眼睛里掺进了沙子,美芳看见丈夫大钟又丑又老,而自己则美艳无比,心理失衡。她肉体的双眼虽然复明了,心灵的眼睛却被花花世界迷惑而失明,很快成了一家公司吴老板的“小三”,昔日的恩爱夫妻从此形同陌路。但好景不长,吴老板的出轨被太太发现,一句话,美芳就被逐出了吴门。在美芳走投无路时,街道党工委书记伸出了援手。剧作家巧妙地运用丈夫仍是盲人这个细节,促使大钟原谅了妻子的出轨,破镜得以重圆。此剧经长宁沪剧团排演后,公演一百五十多场,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2000年获全国电视戏剧金奖。
滑稽戏,历来被有些人视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是大受观众欢迎的剧种。张文龙也是一位创作滑稽戏的高手。他写了好多部滑稽戏,均获好评。如《光明使者》《出洋相》《自寻烦恼》《再结再离》《橘树下的婚礼》《忍无可忍》等。《光明使者》这部戏,真实地展现了新时代供电职工“竞争求发展,创新当先行”的精神风范和优秀品质,在上海连演满二百多场后,不但晋京演出,还应邀赴全国近二十多个省会城市巡演。至1995年,共上演了一千零六场,获得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演出超千场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虽非绝后,却是空前。《光明使者》登上了大雅之堂。
张文龙善于编故事,所以写的小说也很有可读性。该书中好几篇小说都捕捉到了上海改革开放后的长镜头。中篇小说《汤团王》就是很有兴味的一篇。它描写了一个民营企业家从发家致富到衰落的全过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汤序穆,因为自己姓汤,开了一家汤团店,店名就叫“汤团王”。汤序穆依靠自己的魄力、勤奋、打拼和钻研,制作出了一种美味的汤团。“汤团王”在上海餐饮界声名鹊起,短短两年之内,在全市各区建立了二十多家门店。但终究因为老板的文化水平不高,使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汤序穆把妻子的那些已经或濒临失业的嫡亲姐妹,全部安插到各个门店当老板,最后因利益分配问题引起内讧,导致全线落败。汤序穆一死,“汤团王”解体。作家借一个外国人霍伯特之口评论道:“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依法营销的各个方面,距离现代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个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因为现在中国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家仍在沿用“汤团王”的管理模式,他们的发展前景同样堪忧,因而这个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张文龙是国家一级导演,又是一位著名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这位“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中文系高材生,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招聘考进上海电视台,曾经执导过《阿东门的街》幽默晚会,推出了主持人叶惠贤,帮助过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毛猛达等,让他们在电视节目里崭露头角。荣获“好男儿”称号的上海戏剧学院藏族学生蒲巴甲,就是在他执导的历时十七个小时的《“好男儿”全国总决赛》电视直播节目中胜出的。新闻工作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能够广泛地接触到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和事件,文龙先生是一个有心人,他善于积聚素材,善于以小见大,善于从矿石中发现美玉,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如鱼得水地两栖于新闻和文艺界,并两栖于戏剧与小说创作。他在电视台导演大量综艺节目的同时,不断有戏剧、影视和小说、散文、评论作品问世。这是极为难得的。
张文龙能取得上述宏富的成就,除了他有一副特别明亮的眼睛善于捕捉和积聚素材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勤奋。三十四年前,朱光潜先生曾对我说过:“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他们好比拿小本钱做出了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这是真理。张文龙有很高的智商,文学底子好,又肯努力,能吃苦,于是,“小本钱做出了大生意”。他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的首席导演,由他主创并导演的各类文艺晚会和专题节目多达几千个。我在同他的交往中发现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实事,不钻营,不愿为自己职级地位的升迁去应酬周旋、花费时间精力,这便是他能在做好大量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同时,挤出时间来创作出那么多的剧本和小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