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第二部《八年》的中卷本首发式暨“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汇展”泉州专场开幕式在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黄永玉创作的一部传奇性作品,该书以他的故乡和他小时候经历的人和事为原型创作,体量巨大,计划由三部分组成,总字数将接近三百万字。第一部《朱雀城》主要描写了他的童年生活,第二部《八年》(分上、中、下三卷,目前出版至中卷),主要描写了1939年到1946年,主人公序子独自离开凤凰到闽的经历,黄永玉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泉州风物人情栩栩如生地记录下来。《八年》既是一个少年懵懂蜕变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国破家亡的痛史。黄永玉的这八年漂泊,正好与抗日战争的八年差不多重叠。即便苦难深重,黄永玉的文字仍旧率性、明朗、幽默,主人公执著不屈地在幽微中寻找光明,在苦涩中辨析温暖。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认为,《八年》这部小说的活力、生机和魅力,来自于黄永玉始终保持的少年心性、保有打量世界既好奇又挑剔的眼光,同时也细致展开了东南沿海和泉州一带人们的生活样貌、人情与风俗。
“语言和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有关。”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现场分享了他读黄永玉作品的感受:生命的宽度尤为重要。张新颖认为,在黄永玉生命里有很多不同的力量杂糅在一起,让他生命的质量和密度变得极大。黄永玉对待生活有一种态度:不拒绝,不选择。所有的事物和经历都会成为滋养他的东西。“生命中没有任何经验是没有用的,生命中没有任何的时间是虚度的。”他的写作行为和他的生命态度一样,不精挑细选人物和结构,不选择和舍弃所有的经历。随心所欲,是创作的一种境界。针对《八年》一书,张新颖表示,这是一部自序传和成长史,是非常罕见的、非常特殊的一个写作,好像没有整体的结构,没有非常精巧的构思,是黄老先生性之所至、情之所属的产物。黄永玉打破了很多东西,带有特别鲜活的个人经验,将个人对历史的判断认知、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契合点都杂糅进小说中,全书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却又形成了精妙的布局,为我们提供了完全不一样写作手法。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作家李辉与黄永玉相识三十多年,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黄永玉先生的书籍,如《传奇黄玉》、《黄永玉的文学行当》等。他谈到,黄永玉先生是以画家的身份为大众所熟悉,而对其文学方面的成就,却不甚了解。就黄永玉本人而言,文学其实是排在他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位,雕刻与绘画排第二和第三。李辉认为,黄永玉的文学和语言都是当代所缺少的东西,他的格局、美术修养和画面感是一般的文学创作者所缺乏的。谈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一书,李辉认为,“这是一本鲜活的书,因为它正在被书写,它还是一本及时的书,就在一个这么快的时代,有一本这么慢的回忆的书,是非常及时的。看黄永玉的书会发现一个人一直活在大时代的阴影下,还能晒自己的阳光,一个人活在当下却在写现代文学的小说,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李辉说,《八年》这个作品凝聚了作者七十年的人生经历、体验,饱含作者对这个人情世故的品味,是一部人生之书。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一部传奇之书,因为黄永玉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在战乱年代自学成才,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漫画、油画、国画、雕塑等,他在艺术方面勤奋、严谨、善于思索、成就非凡。虽然平生多舛,还曾因画了闭着一只眼的猫头鹰,而陷入“文革黑画事件”,但他处世态度上却充满童稚、旷达、洒脱和奔放,他如是说,“悲伤很误时间,有人因此送掉半辈子光阴;把悲伤当成诗,那会好过点”。人生的传奇,性情的随性旷达,无不深刻影响着这部书的内容和风格。
尽管冠着“艺术大师”的头衔,黄永玉最爱的“行当”还是文学,先后出版过《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此次在泉州展览的“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汇展”由“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罐斋二重唱”三部分组成,共展出黄永玉的文学创作手稿、文学作品插图、和与文学有关的绘画书法等不同样式的作品200多件,所有作品都是围绕着文学展开,足见“文学行当”在黄永玉心中的地位。
此次展览还特设了“泉州常在心中——《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插画展”,此次展览展出的一百幅图片,皆取自《无愁河的游荡汉子·八年》,画作里记录了黄永玉(序子)在集美、安溪、泉州的各种趣事,均由作者亲手绘制,生动、传神,寄托着黄永玉对闽南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感恩之情。
此次新书首发式及展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故居纪念馆、湖南美术出版社、泉州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泉州晚报社、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风雅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图书馆、泉州市作家协会、泉州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集美陈嘉庚纪念馆、安溪县博物馆协办。泉州专场的展览时间将持续到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