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
作者:罗哲文
版本:中华书局
2016年7月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罗哲文拍摄的金山岭长城。
拿到罗哲文先生的《古迹》典藏本,罗老的形象就立即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常常是背着两个相机,以简朴的衣着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各处的古迹地,还一路笑容可掬地向围着他的许多文物和建筑保护工作者讲解着各色各样的问题。
像罗老这样博学多才、通古知今的学者实在很难再找第二个了,跟他在一起真的能学到很多。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诲人不倦,没有一点大专家的架子,很容易接近。无论到何处,他身边始终会围着一群人,这些人都会幸运地得到教益。他手也很勤,多才多艺,每到一处,人家就准备了纸笔,他也就能即席赋诗,挥笔留下墨宝。他的字是练过的,挺拔隽秀;诗是经过琢磨的,不光是朗朗上口,还颇含韵味,到了这地方人们怎么会“放过他”?所以他倒也能从容应付,我们倒觉得他太累了,帮他挡驾。
在古建筑保护方面,他有多年积累,又得到梁思成先生的嫡传,确实造诣颇深,又勤奋踏实,可以说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他是立下卓绝功勋的。这本《古迹》编得很好,把罗老研究的精彩都点到了。不过我觉得应该有人给罗老编个全集,再加上那些保护历程的故事,这样我们及下一辈人就能够知道罗老等老专家如何呕心沥血地为祖国历史文化遗产所做的贡献。这种事要抓紧,时间一长就会慢慢地淡忘了,珍稀资料也会逐渐地消失。
初识罗老 跟随“三驾马车”受益匪浅
我认识罗老是在1973年“文革”中,邓小平拨乱反正时,各地开始清理被“文革”及以前废弃的古建和古城。我调研古城、古建就遇到了罗老,那时称“罗工”。他是文化部少数几位有工程师职称的人。当时百废俱兴,太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就出现了“三驾马车”——故宫博物院的老院长单士元、建设部总工程师郑孝燮、还有文化部的罗哲文,一位文物专家,一位城市规划和建设专家,一位古建筑专家。
我也正为协助董鉴泓老师编写城市建设史、协助陈从周老师修缮古园林,当然就走到了一块。三老也挺喜欢我。有好多次,郑老、罗老托人带信给我,同去实地踏察山西同蒲沿线古城和大运河沿线古城等。每到一地,当地拿出最精彩的古董和古建筑,总有很多疑而不决的问题。三老一磋商,结论就出来了。
许多古城破败无序,博物馆才刚刚撕去封条(幸而“文革”期间都封存了),懂的人又少,特别是许多古建、古城大多被不相干的单位占据,更不知如何修缮。我们就要费口舌地讲解,去找城市有关领导解说。幸亏三老都是知名的大专家,又带着全国政协常委的职衔,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四人帮倒台,情况更有了好转。那些年月,我跟着他们受益匪浅,同时和罗老、郑老也熟稔了。
刀下留城 得罗老相助保住平遥
到了1980年,就有了“刀下留城”救平遥的事。平遥能保住,罗老起了关键的作用。那是在1980年春,我带领77届城规专业三年级学生在山西榆次做总体规划教学实习。那时际,中国许多城市都在拆旧建新,当时的口号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榆次周围的太谷、忻县、祁县、介休、侯马等等都在拆。
我曾经在1962年去过平遥古城,古城风貌很完整,留下很好的印象,就借了辆车在平遥看看。一看吓一跳,西城墙已被扒了个口子,古城里已被拆了一大片。平遥的文物队长都还认得我,就告诉我说,已经拆掉了几百座明清的古民居,太可惜了,要想法子救一救。
我去找到平遥县建委,他们拿出了平遥改建规划图——那是一幅不懂规划技术的外行做的图,要在古城里笔直地开几条大路,把城墙全拆平,就认为是建了新城。附带说一句,当年全国大多古城市都是这样被毁了。我又去找当年山西建委的规划处、去找建委主任,陈说拆古城建新城这方法不对,以及不拆古城也建新城的规划方案。他同意我试试看。
当时正值放暑假,我立即回校召集了12个优秀的学生重新回到平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保护古城,另开新区”的规划方案,可在平遥当地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反应,我想到了一定要到北京搬救兵才行,就揹了图纸、资料直接到了北京,找到了罗老.
我向他说了保平遥古城的事,并把平遥的资料展示给他。罗老对我们的做法很赞赏,同时对平遥拥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大成殿等古建筑也很感兴趣。我就顺水推舟,请他和郑老一齐去平遥,两老欣然同意,立即成行。两老到了太原,省政府、省政协、建委的头脑都出来会见,我做的保护平遥古城的规划也就顺利通过。两老掷地有声地说,这是“刀下留城”救平遥的规划。
坚实后盾 以名录保护遗产
平遥古城要保护,就要有保护修缮的经费。罗老决定把当年修长城还剩下的八万元人民币全拨给平遥,修复破坏了的古城墙和一些珍贵的古建筑。在当时,这是笔巨款,平遥县的领导全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有了这笔钱,平遥古城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们的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平遥古城的保护,我是领衔策划和规划者,罗老是保护的主导和坚强的后盾。
有了平遥的保护规划,人们意识到可以用城市规划和合理的城市管理来保护城市,由罗老、郑老以及侯老(侯仁之,北大老校长)等老专家提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得以设立。1982年中国第一部《文物法》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名城有24个,其中包括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等著名的历代都城,还有保存了完好历史风貌的苏州、扬州、绍兴、桂林、承德,以及革命纪念城市遵义、延安等,同时公布了要求保护、整治名城的国务院文件。在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名城中,就有平遥、丽江。
罗老、郑老要求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我好好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以后就有了“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建立。乌镇也是罗老1984年特别关照我去做的保护规划。因为茅盾先生刚过世,故里肯定要保护好,罗老专门开了盖着文化部大印的介绍信给我去乌镇做保护古镇的规划。
说起平遥后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罗老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加入世遗公约,罗老是全国政协里几位提议者之一。1996年,中国拟申报城市类的世遗名录,但在八大古都以及许多著名大、中城市中,都找不到合适的城市。是郑老和罗老两人提出平遥和丽江,一个代表中国汉民族平原地区古代县级城市;一个代表中国少数民族山区茶马古道上的古镇。经过议论,这一提议获得了一致同意。之后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组织对这两个城市的申报调研小组,由两老为首的,有我和任致远等现场踏查,编写申报材料。
1997年11月,平遥、丽江和苏州园林均获通过,列入世遗名录。
(上文摘自罗哲文《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