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召开的第二天,一场以此为主题的读书会在北京西华书房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最新出版的两本新书:《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三联书店),从以往道路和当下经验这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道路选择以及当下的建设经验。本期光明读书会特与承办此次活动的长安街读书会合作,整理刊载几位专家学者当天分享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嘉宾:韩庆祥(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
王素莉(中共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中共党史研究》主编)
刘荣刚(中共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
黄相怀(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郑 勇(三联书店副总编辑)
李开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保持初心,我们的事业就会永远年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此您如何理解?
韩庆祥:在我看来,“不忘初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重意义。我们党成立之初,党员都拥有很崇高很神圣的情怀,而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被物化得很厉害,丧失了最初的追求和信念。针对这个,习近平总书记要讲初心。另外,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这就是未来。这个未来,就在我们党的初心里。
我理解的“不忘初心”,主要有六方面内涵。
一是不忘本质。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什么?既体现在政治立场,又体现在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确立了为人民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这两条,就是忘记初心了。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三年半,党中央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回归本质。
二是不忘本来。本来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中国共产党的本来是什么?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诞生、成长的。关于历史存在的基本事实,我概括为三点:一路苦难、一路赶考、一路拼搏。这个“本来”是千千万万不能忘掉的。我们今天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吃水忘了打井人,不能忘记过去。
三是不忘品格。品格是针对本质和本来而提升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精神风貌和精神气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一是知,我们党为了应对苦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不断克服自己的本领恐慌,在知方面是有追求的;二是情,我们党对人民始终怀有赤子之心;三是意志,共产党人必须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四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围绕群众,把人民当作我们力量的源泉;五是严格要求自己,要纯洁、崇高。
四是不忘原点。我们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出发的,这就是原点。
五是不忘来路。95年来,我们党这一路走来,既充满苦难,又充满辉煌;既在付出,又有收获;既艰难曲折,又不懈奋斗。不忘来路,就是不忘我党这95年不寻常的历程。
六是不忘青春。
黄相怀:韩庆祥主任解释得很好,是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来谈的。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初心有三种。
一是初学者的心态。就是要不断精进,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的工作一步一步精进,日益精进,而不是满足于以往。
二是初生者的心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初生”,怀有赤子之心、婴孩之心,天真、率真、好奇,而且勇敢,永远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样才会一直有前进的动力。
三是初创者的心态。今天我们家大业大,完全不是赤手空拳的时代了,但是也永远要保持一种初创者的状态和心态,永远要想到今天的一切如果不保持好,将来还有很大危险,所以要夙兴夜寐,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份家业很好地保持下去。
马克思、恩格斯写下《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一个30岁,一个28岁;毛泽东、邓小平参加革命的时候都很年轻;我们长征路上的前辈们平均年龄据说才二十几岁。这种历史的意向向我们传递的实际都是初学者心态、初生者心态和初创者心态,这种初心才是共产党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这种初心保持下去,我们的事业就会永远年轻,永远不老。
今天,我们党在95周年之时再出发,就要做到不忘初心。
一部激荡读者思考的新著
记者:刚刚出版的《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一书,正好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主题,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请介绍下这本书的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
李开龙:我们重磅推出的新书——《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热烈回应,也在第一时间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迎接建党95周年,我们集全社之力,与中央党校8位新锐作者精诚合作,精心打造了这样一部理论图书。全书共分9章,11万字,字数虽不多,但是分量却十分重。
全书以“不忘初心,永葆朝气”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获得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效领导群众”“中国共产党如何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国共产党怎样处理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地学习、调整与吸纳”等9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挑战和命运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有力地回答了国内外读者关注和困惑的一系列现实重大问题。
该书的8位作者均是中央党校政治坚定、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青年学者。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听取干部学员的意见,提炼学员们最为关注、最为困惑的问题加以解答,有的放矢,贴近现实,全书研究扎实,思维灵活,文风清新,读起来既有货有料,又讲政治守规矩,鲜活地展现了中央党校青年学者的学术自信、学术担当与学术责任。
黄相怀: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之后,“不忘初心”就开始成为一个热词了。《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也因为书名而更受关注。
这本书缘起于我在《北京日报》3月28号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从五个维度来理解和认知中国共产党,思考和回答我们党怎样才能永远年轻。出版社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题目,跟我商量做成一本书。
我们这本书的写作团队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5岁,而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着95年历史的大党。这本书要怎样才能足以激发和激荡大家的思考呢?我们作为年轻人,就要研究怎样使共产党青春不老,不忘初心。
体现党史研究领域一流水准
记者:今天读书会和大家分享的另一本著作是《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是著名学者金冲及党史研究文丛之一,请介绍下这本书的情况。
郑勇:金老今年已经86岁,一向以中共党史、近代史研究著称。他的功夫很深,能够坐得住冷板凳,在故纸堆里爬梳文献。
今年出版的“金冲及文丛”分别是《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转折年代:中国·1947》《联合与斗争:毛泽东、蒋介石和抗战中的国共关系》《第二条战线: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5种。这套书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建党95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既有学术研究价值,代表党史研究领域的一流水准,又接续了三联红色出版传统。
金老写书非常注重史料,《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里引用的材料有184种,还不包括他调阅过的中央档案馆所藏的档案,包括谈话记录、简报、手稿等等。《转折年代:中国·1947》引用过的材料超过200种。
这5本书的书稿去年5月就已经陆续交到三联书店了,但一直到现在也没全部出版。这是因为中间有三次金老从海外发现了一些新的学术研究史料,从海外购得陈诚、胡宗南的日记以及其他材料,金老认为局部应该更真实,就把书稿要回来,一遍遍修改,总共改了三遍。一位86岁的老人还这么敬业,非常值得年轻学者敬佩和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历史,请结合金老的这部党史新作谈谈您的感受。
刘荣刚: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非常重视历史,不仅很多地方都是在论述历史、分析历史,而且把历史、现实、未来联系到了一起,可说是运用历史、解读历史的一篇非常典型的文献。学习总书记讲话,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好好体会和分析。
金老的这本新著主题鲜明,就是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讲述了我党在一些紧要关头做了哪些事,又是怎样从这种艰难的困境中一步步走过来的生动历史。这本书把每篇文章都置于大的背景中,交代得非常清楚,叙事宏大。每篇文章都分析了每次抉择成功是在什么地方,失败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教训,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过去一般都认为,中国史学家擅长描述历史,西方史学家擅长解释历史,而这本书可以说是既描述了历史,又解释了历史,夹叙夹议。我们也可以因此学习一些看待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方法。
这本书有很多的细节,都是用史实在说话。前面有人也提到,全书引征文献达184种之多。金老比别人有一些便利的条件,就是可以到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另外,他运用大量的回忆录和口述史料。大家都知道口述史料的重要特点就是生动,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细节。金老把自己的经历也融汇在写作之中,很生动。这本书同时参考了一些别人研究的成果,既有宏观的历史,也提供一些细节。
王素莉:《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里面有十几个章节,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若干个生死关头道路选择的艰难,金老用了“抉择”一词。在实际的历史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的抉择还有很多很多。我想结合书里讲的遵义会议来讲,因为我恰好陪着金老走过遵义这段长征路。
在那之前,我想象不到毛主席《长征》里面所写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味是什么,到贵州之后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所进行的长征,真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艰难,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金老这本书,别开生面地讲述了遵义会议这样一个我党历史上的重要的转折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一个专门的小标题:“新传统的形成”。这里的“新传统”,就是指异于过去“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新传统”,写得特别生动。金老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方面在当时形成了新的传统,从遵义会议之后,逐渐成为全党的共识,至今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重要、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历史传统。
要做到总书记讲话里提出的“不忘初心”,我认为就要回头去找我们应该遵循的真理之光,以及真理之光所包含的方法和理论。从遵义会议以后确立的“新传统”,我想应该是一个我们理解党史的特别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