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书业迎来“年终考评”,年度好书评选纷纷放榜。从11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启动,到迎来十周年的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活动颁奖,再到12月初各大媒体及出版单位组织的年度好书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一轮轮评选成为出版人热议的话题,一张张榜单成为书业关注的焦点。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好书榜就像是在茫茫书海中指引阅读的灯塔。在好书榜评选活动中,保证评选的权威性、书单与所面向的读者群具有贴近性、提升榜单对读者的传播影响力,是评选活动主办单位追求的目标。
权威评选 推动全民阅读
权威的好书评选活动已经在业界形成口碑,随着书单发布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品牌活动。
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今年迈入第六个年头。5年来,各地书店专门设立“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展示展销专柜等一系列举措出台,大大提升了活动影响力,社会参与度日益高涨,网民参与人次从2010年的18万增长到2014年的2500万,上百座城市将推荐书目作为全民阅读活动推荐书目,出版社以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为荣……
这项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大众喜爱”——采用专业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独特评选机制。活动初选书目由部分中央媒体和网站推荐,2014年度增加了出版社自荐环节,今年又增加了专家推荐环节,初选书目突破千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今年第一轮推荐阶段已渐进尾声。接下来的专家评审与大众投票环节仍为出版社所瞩目。
权威图书评测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即将启动“2015中国好书”评选工作。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总编辑杨平看来,真正的好书榜应该视野范围足够广,全面反映各个领域、地域的精品图书出版情况,不漏掉好书;要对评审在身份、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保证一定数量的评审人数。
为保证推荐图书的权威公正,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自2014年4月以来,根据内容质量、专家举荐、社会影响力、发行量等要素建立档案,形成覆盖面广泛的新书基础书目,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现已更名为“中国好书”,第一时间将新近出版的好书介绍给读者。在此基础上,学会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组成复合型评选论证会专家队伍进行评审论证,并通过人民网、央视网等网站让读者投票推选年度好书。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举办年度好书盛典,揭晓好书名单,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
分类专业评选受推崇
作为报纸读书版面、网站读书频道年终盘点的“衍生品”,一些知名媒体评选的年度好书榜已经形成一定风格。例如,由《光明日报》主办、2009年首次开展的光明书榜年度图书评选活动,秉承的一贯理念是强调主流价值和影响力。其中,图书的价值包括思想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强调主流,则体现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真理情结,关注时代,关注人的命运。这样的明确定位获得了《光明日报》读者群的认可。
媒体推选的年度好书榜因入选图书数量较少、不设分类,一些专业出版方向的出版单位难以领到参选的入场券,一些好书也因为名额有限抱憾落选。因此,近年来出版单位组织内部评选逐渐形成风气。例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于2013年1月首次推出“中版好书榜”,通过整体化、系列化向社会各界定期推介中国出版集团的优秀图书,每年推选的年度优秀图书也备受业界关注。
中华书局将于12月12日举办第二届“双十佳”图书评选会,经过编辑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讨论等环节,最终产生中华书局年度人文社科类十大好书和古籍整理类十大好书。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宋志军告诉记者:“我们的评审包括退休的专业编辑、学者、书店从业者、书评人、媒体人等,在评选古籍整理类好书时,我们更倾向于多多聆听学者、老编辑的意见,因为从事研究的专业阅读者,更加了解每本书下的功夫。”从一年600余种新书中选出20种好书,选入中华书局“双十佳”榜单的都是优中选优。“从内部评选中胜出,偶然性更小,入选图书的责任编辑荣誉感更强。”宋志军说。
评论家解玺璋也同意在进行专业图书评选时,多增加行业专家等专业读者的意见。在具备丰富评审经验的解玺璋看来,好书评选活动中经常出现争议的地方是:一些好书榜,推出的好书不一定适合大众阅读。“参与评审工作的评委,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和爱好,有自己的阅读局限性。比如我自己偏好阅读历史、时政等领域社科学术书。因此,主办单位在举办面向大众的好书评选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收集大众读者的意见。”解玺璋表示。
期待榜单放大宣传效果
“我们平时会关注凤凰网、豆瓣这些更新比较及时的网络媒体发布的书单,对于一些权威发布的年度榜单也比较关注。但榜单中的图书仅仅是我们采购图书时的参考,并不是唯一的依据。”正如南京先锋书店总经理助理黄健明所说,书店、读者在选择图书时,需要参照的是“气质相投”的好书榜。
“好书评选是具有主观性的,很难标准化衡量所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绿茶认为,一个好书评选活动想要维持延续性和品质,应有明确的方向和相对固定的评委团队,形成一定规则。“好书评选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因为评选过程中主办方资金不到位、准备不力等因素,最终选出的图书会有所偏颇。这就需要在日后加以改进。评选活动每年都会遇到新问题,把一个好书榜常年坚持下来,打造品牌评选活动,这对于行业的意义更重大。”绿茶说。
“如果想要真正让好书榜产生影响,媒体打破藩篱、相互刊登其他单位推出的好书榜未尝不可。”在杨平看来,媒体一定是榜单主要的推手,要让好书榜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新媒体技术手段,扩大传播影响力。
事实证明,好书榜对图书销售量提升有一定作用。出版社在“种了一年粮食”后,特别希望通过好书评选,再次把全年最好的图书呈现给读者,因而越发重视好书榜的传播影响力。“我们今年将加大‘双十佳’图书宣传力度,通过加强自媒体宣传、与网店合作等方式,逐渐把评选、宣传、展示、网店销售等环节打通。”宋志军表示。
在深圳首家众筹书店微微书吧发起人、阅读推广人杜兴建看来,好书榜在传播方面会有区域性的特点。深圳地区比较关注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榜单公布之后,深圳地区几十家读书会、阅读推广组织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发布结果,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关注度。而入选榜单的好书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市场成绩、推进读者阅读,则需要出版社尽快跟进相关营销活动。一般来说,作家到当地书店举办交流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每年书吧都会根据好书榜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分享会,但并不是榜单中所有图书都适合分享,比如较厚重的大部头图书,就难以产生好的分享效果。”杜兴建也表示,读书分享会不会分享特别新的图书,选取的图书一般都是经过一定时间沉淀的。因而,好书榜上的图书也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