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芥川文学奖得主堀田善卫(1918-1998)1954年底创作完成的《时间》,是日本也是国外作家撰写发表的第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南京屠城蒙难者陈英谛的第一人称日记体展开,讲述其在这场浩劫中历尽劫难、家破人亡。作为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堀田善卫多方搜集、查阅文献,最终写出这部告发日本战争罪恶、传达大屠杀受难者声音的文学作品。继日文版《时间》2015年在日本再版后,中文版今年7月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6月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谈及此书:“事实就是事实,要加以尊重,让史实广为后人所知是今人的责任,相信堀田先生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完成这部作品的。”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个展示窗里,这本书1955年的一个初版本已在那里摆放多年,文字说明极为简单。说实话,这让我心情沉重。如果这部文学作品不能被更多的国内读者阅读,放在展示窗里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下决心一定要翻译出这本书。”《时间》中文版译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秦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堀田善卫《时间》一书的意义不只限于文学史,它在日本战后思想史上也有重要和特殊的价值。堀田善卫很早就意识到南京大屠杀作为侵略战争中最为血腥和残暴的一幕,必将成为战后重建日中关系的一个焦点与核心问题。堀田善卫曾赴华在国际文化振兴会上海资料室等处任职,并在上海经历了日本战败,其间的一次南京之行让他决心写《时间》这样的作品,来叙述蒙难者的心灵创伤、见证加害者的暴虐无道。
得知《时间》中文版将在中国出版的消息后,记者请秦刚先生联系堀田善卫的女儿堀田百合子,谈中国出版这本著作的感受。堀田百合子书面回复说:“我父亲的小说《时间》1955年曾由新潮社刊行,之后绝版。2015年选入岩波书店现代文库,复刊出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本书能在中国翻译出版,这对故去的父亲来说也必定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作为他的女儿,我也感觉到由衷的喜悦。我至今一直没有机会访问中国,中国是我的父母度过青春时代的‘心灵故乡’,我希望一定要去拜访一次。”她还表示:“对在中国协助出版《时间》的所有人士致以深深的谢意,并从心底祈盼中国和日本的文学交流与历史对话更为兴盛。而且,如果能有更多的中国读者来阅读《时间》,我将感到万分欣幸。”
据秦刚介绍,《时间》不论在堀田善卫的创作中,还是在日本战后文学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文本价值,但因日本文坛及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刻意沉默和集体失语,并未引发应有的热议和关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笠原十九司曾表示,如果《时间》成为畅销书或被改编为电影,有可能对日本国民的战争认识产生影响,但在日本,《时间》很长一段时间被漠视和遗忘。2015年岩波书店将这部长篇小说收入“岩波现代文库”中再版,时隔数十年后,《时间》终于重新进入日本读者的阅读视野。
岩波书店编辑奈仓龙祐也通过秦刚回复了记者的关注。他表示,作家边见庸在2015年的评论著作《1937》中重点讨论《时间》这本书,让他感到最震撼的是,这部作品从被害者中国人的视角去描写于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人的加害性质,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透彻地洞悉了战争的本质。奈仓龙祐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再版在日本营造出一个去认真思考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契机。据他介绍,这本书的销量和反响都非常好。去年底在日本已加印几次,销售1.2万本,这在日本当下的图书出版市场已经算不错的销售量,且购买者主要为30岁以上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