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6月出版,定价39元
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传教后代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智慧结晶,是从无数家族兴衰成败中总结出的精髓,更是我国重视家庭教育这一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在系统爬梳古典文献的基础上,按照孩童成长所需先后顺序,选取当下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盲点,结合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深入浅出的讲述家教的要义真谛,蔚然成书《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韩昇教授以汉唐史、古代东亚历史与国际关系为主要研究方向,广涉佛教史、生物遗传学等领域,视野开阔,所讲授“东亚文明史”“隋唐史”等课程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其对于当下大学生校园生活,内心活动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韩昇教授在教学实践中支持大学通识教育,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促进学生成长。早在2008年韩昇教授就曾应复旦大学出版社之邀撰写《家训一百句》,去年九月又曾于北京太庙讲授《诗书传家久——千古家训的智慧》,春节再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中华家训》。《良训传家》即在此基础上的厚积薄发之作。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常被人解释为学习要经常复习。实则不然,“习”是简体字,繁体应为“習”,上半部为“羽”,该字源于小鸟学飞,引申为实践。故孔子此言是教导人们学习要付诸实践。《良训传家》所述亦是韩昇教授亲身经历后的经验之谈。以书中第三部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例,韩昇教授之父韩国磐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当代中国魏晋隋唐史学科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韩国磐先生本与民国时江苏籍政要韩国钧为兄弟行,无奈家道中衰,求学期间生活拮据,战乱不断,数经大病,学业两次中断。正是这坎坷人生铸就了韩先生的坚强意志。韩老确诊为食道癌后,完成了《隋唐五代史纲》的修订工作。此后在疾病缠身的状态下笔耕不缀,先后著译《魏晋南北朝史纲》《南北朝经济史略》《均田制的研究》等论著。
韩昇教授幼承庭训,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到鼓浪屿高频设备厂当临时工,半年后回到厂里做电镀工,期间只能利用休息时间读书。1982年大学毕业,好不容易留校参加工作,又负笈东瀛。为了体悟日本文学,他沿着川端康成的道路探寻雪国。日本文部省给予的奖学金负担餐饮、交通等已是捉襟见肘,根本住不起旅馆,于是只身背着睡袋、干粮,走到哪里睡到哪里。韩昇在风餐露宿中明白所有学问都要用生命去体悟。回国后,又在每天上下班的地铁上翻译了号称日本汉学研究巅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正是这些经历使得韩昇教授成为一位站在日本讲台上为日本学生讲授日本史的中国学者。
从韩老先生到韩昇教授,从不是什么大富之家,在求学的路上亦是荆棘满布,他们凭着“咬得草根,百事可做”的精神毅然前行。
“训”左边是言字旁,表示说服、劝导、教育,右边是川,表示宽广的河水,自由自在的奔流。本义是用语言让人从善如流。故家训不应该是让子女畏惧的训斥,而是引导他们坚定真诚之心,树立正确三观,奔向幸福生活的灯塔。中国古家训多以文言写就,晦涩难懂,加之数量繁多,难以通读,虽有文字阐释之作,亦难跳出说教之著述形式。家长们依其指导子女,自然难以奏效。《良训传家》从《论语》《孟子》《全汉文》《颜氏家训》《新唐书》《菜根谭》《劝学篇》等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将历史人物、典故与家训融为一体,再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和教育盲点,加以分析指导,犹如睡前故事一般引人入胜。
《良训传家》按照家庭后辈成长先后所需,在内容上逐步递进,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依次而行,幼年时不要过分宠溺,一味追求知识而忽视道德、性格、思维的引导。
家训是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目的是把成功的经验传递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挑起家族和社会的重任,培养出有用而高雅之人。千百年来的家训文化,潜移默化中规范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体现出中华名族的道德选择,乃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