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起源》打破欧洲中心说构建全新全球史观

0021976ebb3c1b7396023c

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新书对谈会11日在清华大学邺架轩举办。该书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惠蒂尔学院历史学和环境研究教授马立博(RobertB.Marks)撰写,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说,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构建了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图解。

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横跨中国史和世界史、并在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本书第三版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把亚洲和环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强调中国和印度是现代早期全球贸易的中心和引擎,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具有很强的智识冲击力。

全书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主题包括俄罗斯、奥斯曼、莫卧儿等帝国的扩张,美洲的征服,工业革命,美国的兴起,全球氮循环对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等,并从全新的视角对这些主题做了别开生面的阐发;叙述了与当下关切紧密相关的重大议题,如全球变暖、人口增减、病菌传播、能源危机、全球不平等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起源和演变。本书为读者呈现了我们现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对此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见解。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主任、编审郑建华说,《现代世界的请愿: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是全球史领域一部独树一帜的经典,是美国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马立博的最新力作。据外方出版社的最新统计,在美国有150多个高等院校将它列为教科书和必读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历史学会会长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夏继果,就现代世界的起源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谈。

刘新成教授说,马立博论证由于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参与,使西方能够率先现代化。如果没有东方的参与,没有亚洲的参与,没有美洲的参与,西方文明照样不可能率先现代化。这就是马立博利用全球史的分析方法,研究全球史的起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解释。

作为译者,夏继果指出,在马立博看来,如果探讨现代世界的源头应当把视野放宽。不仅光是盯着地理大发现,而是把地理大发现之所以能够开展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际背景揭示出来。时间往前提、视野放宽,看到的东西就多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印度洋贸易体系。最初唱主角的是阿拉伯人,但是从1000年开始,中国商人开始积极的融入,而且整个体系的运行是和平的,直到欧洲人的出场。

而作者最有意思的观点是,20世纪最大的变化不是两次大战,而是氮肥的发明,氮肥的生产,氮循环。随着这种氮肥的使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局限性。

但是,刘新成教授特别提醒,看全球史的东西,要注意到他们也是一家之言。“全球史的东西很新颖,抓人眼球,而且它结合现实很紧。我们需要了解全球史观是怎么审视这个世界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全球史的这个东西说的就是对的,还要对照着来看待。”

位于清华大学的邺架轩阅读体验店由清华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合作打造,于今年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向公众开放。“邺架轩读书沙龙”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机构主办,每期以一本书为主题,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专家点评最新最好的书籍。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