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钧著《上海工业化研究》:工业化初期研究代表作

W020170120319223251210

在中国经济学发展史上,刘大钧是继严复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化和中国经济研究国际化的开拓者。1920年,刘大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经济调查研究机构——经济讨论处。1923年,创办了首个以经济学家为主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经济学社。1933—1935年,他主持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此外,他还是运用统计数字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代表人物。

刘大钧是中国最早产生国际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48年,其英文著作《中国经济的稳定与重建》出版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949年,美国《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发表了他在“国民财富的衡量”华盛顿会议的讨论发言。因对中国近代经济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他与马寅初并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朱通九语)。

30年钟情于工业化研究 

刘大钧的中国工业化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6—1927):中国工业的初步调查研究。1916年,刘大钧发表了《中国实业变革论》,该文探讨了中国工业化的原因、现状及其改进办法。1927年,他在北京又出版了英文著作《中国之工业与金融》,副标题为:中国工业和金融问题的系列研究之一。第二阶段(1931—1937):上海工业化研究和全国工业普查。1933年,刘大钧发表了两本英文专著——《上海工业化的初步报告》《上海缫丝业》。在刘大钧的主持下,中国近代第一次工业普查的具体成果——《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37年出版,该报告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统计的权威数据报告。第三阶段(1937—1945):中国工业化的理论与政策的系统研究。1944—1945年,刘大钧还主持出版了7种工业化系列丛书。

从1916年开始研究中国工业化,其后30年间,刘大钧完成了“上海工业化研究”、“全国工业普查”、“工业化理论与政策系统研究”等多个重大课题,其研究时间之早、成果之多、影响之大,近代中国无人能望其项背。

用调查支撑研究 

《上海工业化研究》是刘大钧工业化研究第二阶段的作品,也是其工业化系列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是此前刘大钧工业化研究的总结和提高,又是其之后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基础。

刘大钧之所以研究上海地区的工业化,除了自己的学术规划外,还源于他主持的两次对上海工业的大规模调查:1931年,在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捐款支持下,刘大钧对上海工业进行了第一次调查;1933年,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委托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调查全国工业,身为所长的刘大钧又组织了对上海工业第二次调查。他以两次上海工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完成了上海工业化研究,该成果于1936年首先以英文刊行,即《上海的发展与工业化》(The Growth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Shanghai)。1940年,该书中文版《上海工业化研究》出版。

全书分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附录主要为7个统计表。其中,第四章认为上海工业有4个特点:资本太少、规模太小、机械化程度低、产值低。刘大钧认为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了家庭不稳、住宅紧张、贫富悬殊、劳资冲突、犯罪增多等“城市病”。

统计数据绽放异彩 

该书英文版一经刊行,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商务参赞安诺德以及《中国经济月刊》《中国评论周报》《时事新报》均对该书给予很高评价。他们一致认同书中统计资料丰富,对关心上海经济社会者很有参考价值。

国内经济学界对全书出版也给予了较大关注。复旦大学教授朱通九认为:“刘大钧氏新著《上海工业化研究》一书,与一般普通书籍不同,适合‘精心结构,事实与理论并重,采用原始材料编著’之条件,在我国著作界中,放一异彩。”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丁佶认为,该书最值得注意之处是提供了“原料价值”与“出产品价值”的统计数据,“此二套数字在吾国系首次贡献,使吾人得据之推算上海各工业之‘制造增加价值’”。马寅初也认为该书为研究中国工业化一极有价值的材料。

其后,学术界若想了解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业,一般均要参考这部书。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中,关于棉工业在上海地位的统计数据就来自该书;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全文收录该书第四章《上海工业之特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今天,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步入崭新阶段。回顾历史,刘大钧先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的上海全景图,为我们今天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历史坐标。由商务印书馆再版的《上海工业化研究》,不仅对关心旧上海社会经济的读者有参考价值,对关心今天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读者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