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五期中版好书榜推荐 让阅读唤醒文化与记忆

最近几年,社会都在强调文化自信。但是近百年来,人们的文化自信实际上是有所丢失的。文化自信的前提在于对文化有所了解,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建立文化自信就很困难。本期中国好书榜有一大亮点即人文色彩浓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中华书局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一部厚积薄发的思想力作,楼宇烈学养深厚,他60余年研究中国哲学,融汇古今中外,精研儒释道精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给予了富有创建和启发性的智慧解读,还原了传统文化的本怀。诚如楼宇烈所说,中国文化以人为本,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周易·贲卦·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最初是与“天文”相对。“天文”是天以刚柔交错而呈现的状态,“人文”是人以文明以止而呈现的状态。他围绕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如果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两大主题,以睿智的哲思颠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为复兴传统文化描绘了行动路线图。

继《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之后,《从历史中醒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是古文物学家孙机又一部重要著作。作者立足于古文物的鉴别与欣赏,强调历史、科学、艺术三重价值,全面整体地解释和重新发现那些不可再生的古文物,力图揭明一物一器的性质与名称、起源与演变,掘出某些历史场景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在作者笔下,文物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美之闪光。以书中科技工具类篇章为例,作者检寻爬梳文献,格物致知,像探案一样破解出土文物之谜。举例而言,刺鹅锥,辽人皇族亲贵佩带着参加春季捺钵游猎。从这件特用器具入手,复原契丹族生活的本色;釭灯,是始创于汉代的带烟管的新灯型,多采用象征吉祥的水禽衔鱼造型,后来久已湮失不存;上古男子法服盛装时均须佩剑,最为豪华的玉具剑,有着相应的佩剑法,颇便于使用,这种佩剑法也西传到伊朗、希腊、罗马。如是种种案例,都颇能引发读者趣味。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深入国人的骨髓。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华文明中情感部分的传承,这种一脉相承的、隐忍而付出的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商务印书馆此次入选的《问世间情是何物》是了解前辈先贤们情感经历的最好选择。该书选取了十首经典的爱情诗歌,分为十讲,每一讲均从一首经典爱情诗篇切入,引出诗人(词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并通过与当代人的爱情故事或爱情观念进行比较,抽绎出不同的爱情感受,从中提升出中国人的爱情观。对于想了解传统文化的小读者而言,则可以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的《魔法星星海》,这是作家萧袤2016年最新长篇童话力作。这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将历史遗迹、古代文物、古代典籍、神话传说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讲述了看似逍遥其实因缺失愿望能力而无比寂寥的天庭神仙们,迫切希望拥有愿望而贪婪捕捞能获得愿望能力的水星星,导致银河枯竭,从而与星星守护者牛郎织女一家以及七个小书虫间发生的一系列惊险曲折又感动人心的故事。

社会记忆传承历史脉络

说到社会记忆,这是社会学、政治学当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同时,它又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和学术问题,而是有很强的公共性,也跟每一个人的生活、每一个人的历史有关联。特别是普通人常在历史中销声匿迹,他们既没有形象,没有面目,也发不出声音。不过,人是历史的主体,这个意义上,社会记忆的重要性就非常凸显。本期中国好书榜的许多入选图书都与“记忆与历史”的主题相扣,从不同的人物索引出不同的历史脉络。

“软埋”是一个带着浓烈地方特色的词,不入棺椁、甚至连裹身的草席都没有而直接被泥土埋葬,是为“软埋”。按照民间的说法,软埋的人是不能转世的。而在小说中,“软埋”还寓意一个活着的人,忘却过去,忘却自己;无论是有意识地封存往事,还是下意识地拒绝记忆,都是一种软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软埋》整体弥漫着一种悲怆,惊心动魄的情节激荡起浑厚的历史情怀,人们在被唤起内心的历史苍凉感之后,很自然地会去反思历史,去关注在历史中随波逐流的个人。方方在她的另外一部小说《水在时间之下》曾经写到,“这世上最柔软但也最无情的利刃便是时间。时间能将一切雄伟坚硬的东西消解和风化。时间可以埋没一切,比坟墓的厚土埋得更深更沉,又何谈人心?”《软埋》里则有这样一句话,“忘记不见得都是背叛,忘记经常是为了活着”。在很多情况下,忘记是一个安全的选择,或者是唯一的选择。方方对书里的人物充满了同情式的理解。

另一部当代小说《北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样与“记忆”有关,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托于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了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小说作者是出身艺术世家的葛亮,祖父是著名艺术史学者葛康俞、太舅公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表叔公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这些赫赫有名的家族成员,为他披上一层传奇色彩,也赋予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葛亮的外公,亦即《北鸢》主人公卢文笙的原型,其姨父褚玉璞,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直隶省长兼军务督办。葛亮说,“历史太复杂,我们看过太多的大叙事。但我希望能从大的格局感之下去观照入微。纵横捭阖是一种写法,一叶知秋也是一种写法。但归根结底,这种历史元素在日常精微之处的积累,是很动人的。旧时风物,水滴石穿,久了,必然对历史有造就之功。”

《人生有信》(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刘心武的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公开了其与孙犁、冰心、夏志清、余英时、蒋孔阳、冯牧等数十位文化名人的隐秘信函,勾勒出一幅绝不苟且、坚守情怀的文化精英群像。一箱陈年书信,摊开中国往事,唤回失落岁月。文章写到至诚处,恍如一场招魂仪式,一封封旧信失而复得,让历经的复杂年代和叵测人事重新焕发光彩。世事愈纷乱,愈显真诚之可贵。刘心武以敏感之心记录了那一代文化精英同气相求、遥遥声援的真诚善念。他说,“我意识到,既要相忘于江湖,也要相忆于江湖。忘记有时是必要的减法,而记忆更多的时候是‘从一知万’。我面对的是我三十多岁至五十多岁的那段人生。这些书信牵动出我丝丝缕缕五味杂陈的心绪。那时候的一些文化人,并没有深谈过,但是同气相求。当时代浪涛的相激相荡将我们抛到同一种困境中时,能够相濡以沫,互相激励,互相声援。三十年前那些雨丝风片,如今回想起来,有若许亮光,若许暖意,也有若许混沌,若许惆怅。”相似的,中华书局约请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集结成《掌故(第一集)》。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掌故》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人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朱铭的《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过往还书札、诗笺等资料,来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二人的交往和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