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葛亮《北鸢》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作家葛亮与著名学者止庵、著名编剧史航就小说中的“民国书写”展开了深入对谈,活动由作家蒋方舟担任嘉宾主持。
对于葛亮,南京的读者应该不陌生。他从小出生、长大在南京,后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并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葛亮出身于名门,祖父是著名艺术史学者葛康俞、太舅公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表叔公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这些赫赫有名的家族成员,为他披上一层传奇色彩,也赋予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关于此书的创作缘起,葛亮回忆起祖父遗作《据几曾看》编辑的一封信,“这位我很尊敬的编辑在信中说,希望我从家人的角度,写一写祖父的过往。”他曾考虑以非虚构的文体进行写作,然而反复思量之后,仍然选择了小说这样一种更“有温度”的表达方式。
新作《北鸢》是葛亮书写近代历史、家国兴衰的 “南北书”之“北篇”,历时七年,是继上一部《朱雀》之后的最新长篇小说。葛亮的外公,亦即《北鸢》主人公卢文笙的原型,其姨父褚玉璞,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直隶省长兼军务督办。地处天津东北的督办衙门府邸,也是文笙幼时的成长之所。禇玉璞(《北鸢》中名为石玉璞)作为民国初年颇富声名的直系将领,鼎盛期与张学良、张宗昌并称奉鲁直三英。因其在民间的争议,也曾屡屡为人所书。民国鸳蝴派作家周瘦鹃在《秋海棠》中就曾写过这位传奇军阀。葛亮在《北鸢》中,再次对这一人物进行了着力书写,并落墨于北伐大幕之下军阀阶层的没落境遇。年幼的外公随家人寓居于天津意租界,做“寓公”的生活经历,在小说中有颇具张力的再现。
在《北鸢》中,葛亮工笔勾勒了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小说内容涉猎大至政经地理、城郭样貌,精至烹调、书画、服饰、曲艺,包罗万象,不啻为一幅“民国清明上河图”。据悉,在七年的写作时间里,葛亮做了大量的访谈以及埋首于文献的“格物”工作,比如书中提及“祭孔大典”,虽只是一处段落,却事先对府县两祀的日程,主祭的祭辞格式,祭服的具体样式他都做了详尽查证。
近年来,葛亮的小说总是能引起圈内圈外的关注,《北鸢》问世后也是如此,年届九十高龄的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女士表示:“《北鸢》令我惊艳。葛亮所写的那个时代,正是我生活过的。葛亮如此年轻,竟写出那个时代的小说。”国内著名学者,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则为《北鸢》专文作序,称赞“这部小说成就了当下表现民国文化想象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