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式微的掌故学

未标题-1

《故人故事》,赵珩著,中华书局出版

“掌故”二字,在中国文化史上颇有分量,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所谓的掌故,往往以笔记为载体。历史上的“笔记”,往往区别于经学家或史学家的正统笔锋。“笔记”二字的另一层意思,便是随性。兴之所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便是笔记有别于正史的地方。也正因如此,现在不少史学家或文学家往往都不把笔记当成信史。所以,笔记自民国以来,已经渐渐被人们所忽视。

根据《故人故事》可以知道,在民国时代以笔记为主的掌故学,在当时可谓是一门显学。何以见得呢?梁启超当初编订高等教育学科的时候,曾把大学的学科分为专门学和普通学。所谓的专门学,即以精通为主的专业学术;而普通学则较为通俗,掌故学即是普通学中的一种。民国的大学中,掌故学是必修课。过不了这门课,就无法毕业。不得不说,梁启超对于学科的分类颇有深意。任何一个社会,文化上都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结构。顶端的,是专门的学术研究,虽不可少,也至关重要,但以其为工作的往往只是少数人;而最低端的,对大众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这就是梁启超划定普通学的依据。失去普通学的大众基础,专门学也无从谈起了。

如今,很多人在学术上一门心思求精求高深,却偏离大众越来越远。这也导致了在民国本是显学的掌故学,反倒乏人问津。有感于此,这本《故人故事》有振聋发聩之感。确实,和专门学术相比,掌故学一来难以有信史的权威,二来也带有道听途说的嫌疑。但掌故学对于大众的启发,却有着专门学术难以企及的优点。一方面,较为通俗,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津津乐道;另一方面,掌故学大多为私人笔记或故物,随性之余,也多带着作者个人的情绪,读起来更为生动有趣。

失之信史,但得之通俗,这也是梁启超重视掌故学的原因。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研究成果;但要启发民智,陶冶人们的情操,这重责大任更多地必须由掌故学这一类的普通学科来完成。各司其事,这也是梁启超将学科分为专门和普通的原因。可如今,我们是很难体会到梁启超的苦心了。赵珩不无惋惜地提到,近年来的掌故学愈发没落,甚至鲜有出彩之作。《故人故事》正是因此应运而生,为的就是唤起人们对掌故学这一类通俗学科的重视。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