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1981年进入制扇行,2000年独立开设“听扇居”工作室,现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传承人。从业以来,王健坚持边做边学,通过研读古籍、多方请教、反复实验,逐步恢复了唐宋腰扇、明式乌木泥金扇、老矾扇面等失传已久的制扇技艺,重新建立起苏州文人扇清雅、朗润的美学规范。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如是清凉》昨日在上海书展首发。本书作者为苏州制扇大家王健,囊括了其35年来的创作精华,也代表了苏扇这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巅峰状态。
传统的苏州制扇行分工精细,扇骨、扇面、扇刻,制扇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专攻一项,最后由专门的扇庄负责协调、采购、组装和销售。王健则打破了这个界限,成为极为罕见的能够“独立成章”的制扇人。他不仅扇骨、扇面、扇刻兼擅,而且将各门技艺融会贯通,并博采现代艺术的优长,创造出了众多前代所无的形制,极大地拓展了苏扇的审美疆域。
《如是清凉》共呈现了57把(套)王健亲手复原传统形制或独创新制的顶尖苏扇作品,主体内容由“清华”“蕴藉”“玲珑”三个篇章构成,分别侧重于扇面、扇骨、扇头的展示与介绍。书籍设计团队巧妙运用现代设计语言,通过拆解、拼贴、堆叠、组合等手段,将制扇工艺的各个环节自然转化为现代设计元素,将苏扇的审美与现代设计美学融会贯通,不仅能满足专业苏扇收藏者的需求,也能让一般艺术爱好者获取高品质的审美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折扇色彩层次丰富且微妙,尤其是泥金扇面在书籍纸张上的还原,对印刷提出了极高的挑战。王健与书籍设计师进入雅昌印刷厂全程跟印,每一页的印刷效果均反复调试,力求精确呈现每一把折扇的独特质感。
而精心撰写的文字则将苏扇的文化渊源、美学内涵、工艺特色、赏玩法门、创作心得以及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央视前主持人郎永淳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制扇文心》中写道,他曾以为折扇只是父辈纳凉时的物件,或是说书人手中的道具、闺房小姐珍爱的饰品,接触王健大师与其作品之后才明白,折扇,或者说文人扇远不止这么简单。
首发仪式当天,王健在现场与广大扇友分享了制扇经验及本书的创作心得,畅谈苏扇的美学内涵与精神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