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
——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21日,商务印书馆主办“‘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二批出版座谈会暨第三批专家论证会”,盛邀学界名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梳理学科经典,为丛书第三批选目出谋划策。汝信、楼宇烈、陈祖武、邓小南、陈平原、张帆、黄兴涛、渠敬东、叶坦等50余位著名学者参与大会讨论,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亚明,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副总经理李岩出席会议。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主任陈小文主持座谈会。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副总经理李岩在致辞中表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是一套能够体现中国本土学术积累、文明思想的丛书。它梳理了百年学脉,承启思想创新,展现了几代学者的思想成果,体现了学术整理的高水准。它的出版既是商务印书馆充分体现其百年文化担当的自觉继承,也是其致力于学术薪火相传的又一重大举措,这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期待,也是学术界的期待。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介绍,商务印书馆从2010年起陆续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近日推出的第二批100种新书已经全部完成,并启动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辑要”。百年商务梳理百年学脉的宗旨将贯穿始终,出版传世之作,顺应时代需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商务印书馆将继续致力于把“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一大经典,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在讲话中谈到“这些名著都是学术文化的精粹所在,能够将其收集和出版是一项浩大而繁重的工程,也是中华现代学术的阶段性大总结。”他建议对待学术研究,眼光应放长远,不必过分苛求,既要看到“大踏步的进步”,也要“揭示病痛”,克服“急功近利”和“金钱至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祖武高度评价“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宗旨鲜明、立意高远。丛书整理了中国近百年的学术著作,梳理了学术脉络,展示了现代和当代学者的思想成果,也赢得了国际范围内的尊重和认同。他表示,“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新一代的中国学者。”
聚焦世界影响 推介中华学术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二批)共有100种105本图书,其中包含多种英文著作,收录上自晚清下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自然科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对于百年来中国学术的发展,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呈现。
“丛书”第二批除了承袭第一批的整体特点外,特别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方式,聚焦于具有世界影响的经典学术著作,展示百年来中国学人面向西方学界的著述面貌。丛书中包含了冀朝鼎代表作Key Econom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及其中文译本《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陈焕章代表作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及其中译本《孔门理财学》、刘大钧代表作The Growth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Shanghai及其中译本《上海工业化研究》等等曾经在西方世界产生独特影响的中国学人代表作。
此外,另有一部分在西方世界面世的中国学人的英文著作,在收入丛书时也被首次翻译为中文出版。如陈友松《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为我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最初用英文发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称该书作者为“东亚一流学者”,首次出版其中文版。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第一本以非中国传统视角,用英文介绍中国教育体制沿革的著作,是以中国人的立场向英语世界的读者系统清晰地梳理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迎合了当时外界希望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是什么以及它的历代教育制度渊源的需求。该书在收入丛书时也是第一次采用现代汉语做了一个新译本。以一孔而窥全豹,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英文著作在当时的西方学界深有影响,在一片“西学”的潮流中,发出了属于中国的声音,体现了中华学人对于中国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拓宽学科覆盖 关注时代热点
丛书遵循“学术史的眼光”和“经典化的策略”,要求入选著作为各学科的开山之作或经典之作,具有文化积累意义和学术传承价值,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此次推出的第二批100种图书,涵盖学科之齐全,品种之系统,是近年来所未见。
第二批在原有学科基础上拓展了许多新领域,加入了新的学科品种。如教育学,收入了如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等8种新书,宗教学收入杨文会《等不等观杂录》等12种,地理学收入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等2种,心理学收入朱光潜《变态心理学派别》1种。在即将启动的丛书第三批中,还将继续拓展科学史、艺术史等领域的学术经典,以扩大丛书的学科覆盖面,更完整系统地呈现中华现代学术丰富的学科体系。
丛书在对中华近现代学术进行系统整理的同时,也为当下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提供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与思想资源。如目下热点“一带一路”问题,在民国时期便有不少相关研究。丛书新出版的第二批100种中便选取了其中的经典之作,如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黄文弼《西域史地考古论集》,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等名家名著,皆有助于我们廓清迷雾、厘清思路,了解相关问题研究的本土思想资源。
完成胡适先生六十年前的心愿
丛书并非简单的“旧籍重刊”,也非“拾遗补漏”,而是希望推出经过精选、精编、精校的优秀范本。通过版本比勘和校订,做出最具学术价值的版本,以飨读者。
新编名家的专题研究文集,是整理经典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学术大家,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享誉已久,其成果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丛书为其提供了一次全面展现其成果的机会。如郑骞先生在现代学术史上以诗词曲研究著称,丛书所收《从诗到曲》一书沿着他从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学术发展理路,收录其最有价值的研究论文80篇。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首次将郑骞先生的名作名篇结集推出。
又如胡适的小说研究在学界深有影响,但《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在胡适看来只是一部“敌伪时代翻印的书”。在1948年他拟将《胡适文存》交给商务出版时,提出“分类编印出版,例如《中国旧小说考证》可成一部小书”。可惜战火再起,未能如愿。 60多年后,这部著作终于得以重新整理出版收入丛书中。此外,还有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徐中舒《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等10种皆是该位学人经全新整理的代表性研究文集。
除了整体性新编文集之外,针对部分已有较为完整的专著也进行了一些重要相关文献的增补工作,以便展现这位学者对于该问题的延续性思考。刘毓盘《词史》一书后,附录其《词略》和《花庵绝妙词选笔记》,后者是作者讲授《词史》的辅助教材,首次校点出版。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则增补了作者的《敦煌考古通信(二十九封)》和《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一文。齐如山《齐如山国剧论丛》,在《国剧艺术汇考》之外增补了其不少散逸作品。郑天挺《清史探微》所增补的《古地理学要略》,是根据其讲义最新整理。游国恩《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讲义》中收入了由游先生手稿整理成的《左传讲稿》和《清初诗文》两部分作为全书附录。这些增补内容,多为首次整理,弥足珍贵。
为提升学术品质,丛书由知名学者为每本书配写“学术年表”与“评介文章”,以帮助读者充分了解学者的治学思路与著作的学术价值,使其读一本书便能领略一位学者、一门学科,乃至一个时代。其中郑天挺、陈岱孙、李安宅等25位学者的学术年表均为首次整理,极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