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不可能被烈火消灭。人死了,但图书永远不会死去。永远没有人也没有武力能够将思想关进集中营。没有人也没有武力可以从世界夺走图书,图书中包含着人类针对暴政永恒的反抗。在这场战争中,图书是武器。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
201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商务印书馆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了“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的最新力作《作为武器的图书——二战时期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宣传、出版与较量》。本书是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冷战结束,世界各主要文化强国的图书出版业如何兴衰沉浮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牛可,“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主编颜子悦,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等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作为武器的图书》一书,针对图书在二战中同盟国战胜轴心国、二战后同盟国消除纳粹对民众的毒害、冷战中美国与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等各个历史阶段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讨论。
郝振省认为,正是因为罗斯福总统认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图书是武器”,美国政府与美国出版人才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制订并实施了影响战后美国的国际关系的图书计划。本书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战略性,是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营养元素。书中运用了大量文献史料和解密档案,特别是关于美国出版人争夺全球图书市场的过程的论述如同历史小说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仿佛填补了关于二战历史的另一幅拼图。
作为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专家,牛可表示,“真理是我们的武器”是美国长期的思潮,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图书因为具有最持久的宣传效果而被认为是巩固性宣传阶段最合适的宣传工具。本书牵涉广阔、内容丰富,除了有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旁征博引,有助于读者理解世界文化版图的分布。
截至目前,“国际文化版图研究文库”已经陆续出版了《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论美国的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法兰西道路》《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造假的知识分子》《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论文化帝国主义》《反对单一语言——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新自由主义的危机》《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等在内的20种图书。主编颜子悦表示,该套丛书的每一本都具有强劲的脉络,不仅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行业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普通读者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蒙。
战后美国图书在全球的传播曾经帮助美国赢得了人心和思想。然而,《作为武器的图书》作者认为,自入侵伊拉克之后,美国在海外的形象遭受严重打击,许多在海外的人对美国的动机表示怀疑,并对美国的习俗和文化不屑一顾。
对此,美国各界开始批评政府在文化外交领域投入的严重不足。图书作为美国文化外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却面临投资不足的境遇。美国关闭了全球的美国新闻处图书馆,终止了资助美国图书投入国外市场的计划,而富兰克林图书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末终止则导致中东地区阿拉伯语图书的重要源头被切断。
作者认为,即使进入了电子媒体时代的21世纪,图书仍然应该成为思想战争的武器,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发展阶段的危机重重的国家中的舆论制造者而言,美国图书的译本无疑将帮助他们获得有关美国民主传统的思想。在21世纪初复杂而紧张的世界中,为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图书的出口,采取类似于二战时的政府与出版业合作的模式可能仍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