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里交给任务让我写一写《极简中国书法史》的成书过程以及它是如何成为畅销书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接到任务,我很惶恐,因为我只能说是这本书的执行编辑,最应该来谈这个问题的是我们的汪家明社长,他才是这本读者一致叫好、一年内4次印刷、发行4万册的2014年度“中国好书”的幕后推手。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和培养,社长命我来执笔,分享一下我在做书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我于是静心下来在脑海中搜索关于这本书的一切,梳理思路,总结心得,从一个亲历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将这本书的来龙去脉以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更重要的是做书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听汪社长讲关于这本书的缘起与过往以及他的出版思路,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里借花献佛,分享给大家。与其说这是我在分享,不如说是我学习和提升的一次良好的机会。
“从根本上来讲,畅销书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出版活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各出版要素、出版环节的周密配合被‘制造’出来的。”(引自《编辑之友》1995年02期,《畅销书要素之分析》,陈金川)笔者认为这是关于畅销书的精辟论述。陈金川认为一本书要想成为畅销书,至少应具备四大要素:适销对路的内容(选题);美观新潮的形式(装帧设计);较强的时效性(出版时机与周期)、较高知名度(宣传促销)。这几点今天看来很好理解,但是在今天的出版形式下,笔者认为这些要素又必须深化细化。从《极简中国书法史》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将其细化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权威的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作者;二是策划人对图书的把握与引导,可以说一本畅销书是策划人与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三是营销宣传到位,铺货及时。这是本书成功的三个决定因素。
首先是作者。本书的作者刘涛,中国知名书法理论家,长期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和研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著有《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书法丛谈》、《书法欣赏》、《中国书法》等六种,在书法理论界具有极好的口碑。能够联络这样的作者,不是一日而为之的。这里就关系到策划编辑的学识与素养。编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和出版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团结作者的能力。一个好的编辑必定拥有一批优秀的作者资源。而要获得作者的友情,则必须树立为作者服务的意识,能够为作者生产的内容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如经纪人一样,为其找到最佳方案,呈现给读者,同时还能根据专业领域的需求以及市场情况为作者提供作者触摸不到的信息,帮助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内容,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能够成就这一点,就需要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能够跟作者站在同一高度,不同维度上,帮助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如此的友谊。而刘涛先生正是汪家明社长的老朋友,是汪家明社长忠实作者队伍中的一员。
其次是策划编辑对图书内容的把握与引导。汪家明社长几十年爱书、读书、做书,因策划《老照片》而闻名,在三联书店策划和引进龙应台系列图书,本本都是畅销书。他曾跟我说,作为一名编辑最应该具备的一颗发现好东西并且急切想让别人知道的心。但我想说的是他有着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他来到人美社不到一年就发现了我社老编辑、著名漫画家丁午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这本好书、畅销书。《极简中国书法史》也是这样。此前他在三联书店曾策划“视觉中国”系列图书,其中就有刘涛先生的《字里千秋》,来到人美社后,他认为以人美的名义出版书法图书,比三联书店更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所以请作者修订改编为“极简美术史系列”中的一本。
具体说,我体会做畅销书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内容与读者群体的定位准确
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一本书法文化大众类图书,目标读者是书法爱好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中国字体演变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书法背后承载的中国古代士人的人文精神。作者告诉我们,书法是一种精英文化,除担负着实用功能以外,更是中国历朝历代掌握话语权的士人的一种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是一种文化生态和文化圈,凝结着两千年以来我们泱泱中华的文化精髓。这样的内容给人以智慧的启发和视野的开阔,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
另一方面,书法门类在中国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每个人都要写字),书法类图书中林林总总的各种版本的碑帖字帖蔚为壮观,而书法史论类图书则相比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大部头的长篇巨著,似乎这些书只为少数专业人员服务,令大众读者及书法爱好者望而却步。可以说这本以通俗普及为基调的《极简中国书法史》填补了经典普及类书法史的空白。而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对这类书的作者也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是研究此领域的权威作者,也就是说越普及的东西,越需要更高史学素养的人来写,只有这样才能简而不失,约而不薄,所谓“大家小书”。如前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刘涛先生学风朴实,基础扎实,不逐名利,半生沉潜于书法的教学和书法史的研究之中,同时又“心系苍生”,基于那种发文化人自内心的责任感,厚积薄发,写出了这本简约不简单的“书法小史”。作为责任编辑的我,有幸能够先生聊天,当问到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时,他说: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源于自己青年时代读过一本论述书法源流的书,让他深受启发,让自己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在从事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又有了自己的很多理解和感悟,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文字,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和青年学生的需要。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一股文化传承的力量。也就是说本书的内容过硬,无论什么时候内容才是王道!
二、图书形象定位清晰
1.书名独具一格
汪家明社长根据人美社的社会职能和出版定位以及图书的内容,为这本书起了这个响亮、到位、简洁明确又叫座的名字“极简”。“极简”二字,既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又符合当下人们在网络时代和快生活节奏下养成的快餐式阅读习惯,同时还满足了人们渴望一种简单轻松的方式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愿望,降低了读者的门槛儿。做出版的都知道,对传播最直接有效的是图书的题目。这也是汪家明社长所说的做书秘诀中的一诀——要做对一本书!做对一本书,包括读者群定位准确、图书设计契合读者群、名称准确响亮,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都不是对的。只有这样图书才能找到为它买单的人。
2.设计清新、定价亲民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设计也是由名家亲自操刀——宁成春老师,本书读者群既定位于大众读者,因此设计与定价也要走大众路线。既然我们要的是轻松阅读,极简阅读,那么设计的基调就要轻松愉悦。于是宁老师为此书设计了青花瓷系的书衣,与图书的定位相得益彰。而为了降低成本,则选用了最适合走大众路线又能保证图片呈现效果的亚粉纸。
3.营销宣传到位,铺货及时。
从出版后初露头角获得“2014年中版好书”,到入选2014年中国好书里的“月度好书”再到入选2014年度“中国好书”,登上颁奖大典。自此,销量一路飙升,在一周之内加印两次,我的心情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体会了一把畅销书的瘾。可见,后续的宣传之功首先归功于由图书评论学会发起的“中国好书”榜。“中国好书”自2012年推出好书评选活动以来,人美社两本入选年度好书,另一本也是汪家明社长策划编辑的《小艾,爸爸特别热别地想你》,荣获2013年的“中国好书”,为我社赢得了荣光与口碑,《小艾》发行上十万册,并已引起国外版权代理商的注意。由于2013年的良好开端,“中国好书”的评选委员会开始关注人美社的艺术类图书,由此,为2014年《极简中国书法史》的脱颖而出做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铺垫。为了配合“2014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我们提前加印1万5千册待售,结果一周之内售空,紧接着又印1万5千册,发行又告急,于是又审批加印5000册。这个势头如此强劲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但好在我们有准备并且加印铺货及时,没有错过最佳的销售期。可见权威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和能量之大。
除以上三点因素之外,还需要提及的是大的社会环境。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各界重视,掀起一股传统文化学习热潮。从国家层面、制度层面提倡文化构建,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现代中国新文化,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我们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自然也是受益的。
综上,《极简中国书法史》成为2015年的一颗畅销书明星,同所有畅销书一样,并不是偶然的,是上述所有因素的综合结果,但在本书的案例中,最根本的还是策划编辑对图书的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