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量突破十万 “诗词中国”倡导全民“诗意生活”

由中国出版集团、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华书局、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诗词中国”大赛,日前已进入颁奖筹备阶段。从去年9月28日启动以来,第二届“诗词中国”共征集了112031首原创诗词作品,投稿量达到首届大赛的2.9倍。三年时间,两届大赛,“诗词中国”以其“低门槛、高品质、全国性”的定位,成为了众多诗友们展示才华、切磋诗艺的不二选择。

汹涌的诗情

明月照空山,冬来世境寒。

何人觅春去,衣上白花沾。

这首名为“冬日观雪有怀”的五绝,注定是本届“诗词中国”“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因为它意趣盎然,更是因为随着它的到来,标志着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投稿量正式突破10万首,迈入“6位数时代”。

尽管首届大赛的举办已经为本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首月破万、2个半月超越首届3.8万首投稿量的骄人成绩,仍然让所有参与“诗词中国”喜出望外;而第10万首作品的到来,则是诗友们送给组委会的又一份“大礼”。

“尤其是征稿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月,每天的投稿量能达到800余首,让我们的客服人员、评审老师都措手不及,但是本着对所有诗作负责的原则,评委们加班加点,让每一首诗都经过仔细核对,甄选。同时,大家也都感到很振奋。高涨的热情和汹涌的诗情,是对我们大赛的认可,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诗人在民间,诗作并非应景,反映时代真实

“低门槛,高品质”,以开放的姿态接纳一切真心喜爱传统文化的人群,这是“诗词中国”一贯坚持的原则。正因如此,与许多类似的比赛依靠团体参赛,有组织地参赛不同,“诗词中国”超过90%的稿件来源于普通人的自发投稿。“诗词中国”要营造一个最自由、最开放的“我手写我心”的平台,投稿时间延长,取消月度主题的限制,都是对这一原则的实践。

从“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传统诗词创作中固然有对写作技法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在“诗词中国”的投稿作品中,能够看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会生活和人情冷暖:旅途的美景,离别的感伤,合家团圆的欣喜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有初为人父母的骄傲和责任,有空巢老人对远方子女的思念,有打工者的艰辛生活和美好期盼。

“我们相信,最美好的诗词作品,一定是从平凡生活中流淌出来的,我们举办的是‘诗词大赛’,但最终的旨归,是群众自发的、对‘诗意生活’的探寻和追求。”

“不放过任何一首好诗”

回复大西诗友

初学许诺必当还,虽是冬无碎玉观。

只待梨花开似雪,一枝得意寄江南。

这是一首诗友交流的诗。读上去,应该是诗友许诺要学习诗词写作,每每有所得,写成得意之时,要给诗友发去看看。在评审时,这首作品以其真挚朴素的情感、自然流畅的语言获得了评委的赞扬。随着“诗词中国”口碑的不断积累,接到的佳作也越来越多,如何优中选优、如何最好地保护创作者的热情,成为了组委会“甜蜜的负担”。

诗友信任我们才会参与大赛,我们就一定要对每一位参赛者负责。——这是“诗词中国”组委会的每一位新成员接到的第一条“命令”。为此,“诗词中国”组委会打出“不放过一首好诗”的口号,在官方微信(微信号:shicizg)上开启了落选作品的“复活赛”,共有30余首作品成功突围,同月度获奖作品一起,进入了年度大奖的候选名单。

第二届“诗词中国”大赛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路永无止境。未来,组委会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民间高手参与,让“诗词中国”能够成为代表当代传统诗词创作最高水准的大赛,让“诗意中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让“诗意生活”走进每个普通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