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将再开新店。24小时书店的拓展和升级,被许多人视为全民阅读升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去年这时,不少人还很担心24小时书店的生存,即便是书店经营者也害怕冬天天冷路远,大家不愿意到书店来。现在看来,这一切担心有点多余了。因为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拿出的那份成绩单令人意外:去年书店实现利润262万元,同比增长80%。连原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樊希安也感叹,全民阅读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就在前几年,书店的日子还是举步维艰,2011年中国实体书店的倒闭潮就像发生在昨天,上海季风书园、广州三联书店等许多知名书店也面临集体性经营窘境。网络书店的折扣冲击,数字阅读的公然挑战;经营成本的提高和读者的严重流失,让书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时至2013年,实体书店还在因租金的不断上涨而饱受煎熬。
尽管危机重重,困境不断,但留下来的书店选择了突围,“图书+咖啡+餐饮+创意产品”成为不少书店一个普遍的生存模式,开连锁、进商场、寻融资……书店的自救行动各式各样。
北京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总是提起《神奇校车》的作者乔安娜·科尔和布鲁斯·迪根讲的一个故事:纽约郊区的一个富翁临终前开办了一家私人图书馆,以她的遗产维持经营了50年后,图书馆资金链濒临断裂,政府予以接管和维持。这家图书馆因此惠及了几代人,而布鲁斯正是其中受惠者之一。李岩没想到,从去年开始,第二书房和美国那家私人图书馆一样,也获得了政府资金的投入以及场地的支持,不仅如此,包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在内的许多书店都享受到了国家推出的实体书店扶持政策,此次三联再开新店就是因为国家拨款600万元。
为了推进全民阅读,国家的资金投入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但话也说回来,光是国家拿钱扶持书店,肯定不会万事大吉。书店作为助力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公共场所,还需仰仗自身的创新、读者的参与等多重因素,而且政府政策扶持上也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好在已有成功案例,比如西城区就实现了文物保护单位再利用,与民营书店合作,开办万松老人塔“砖读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阅读服务。著名的皮卡书屋也和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达成合作,利用街道闲置空间,转型成社区教育中心。
方方面面的探索是做了,但我们还是看到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社区书店还很匮乏,书店整体布局还欠合理,对特色书店的保护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做法,政府文化资源和民间阅读机构的融合还需更深入,相关扶持政策还急需更细致的做法。推广全民阅读,我们尽管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但更多的事情还需一点一滴地做,要走的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