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解”实现“走出去”提质增效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2022年我国各出版单位如何结合各自的出版规划和重点项目,在内容建设和营销渠道方面不断优化,以增强“走出去”实效,实现“走出去”图书更加本土化、更有国际影响力,以及我国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是每一位管理者面对的巨大挑战。

各出版单位结合以往经验及创新智慧,积极为重点“走出去”图书探索可行道路,以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提质增效。各家为不同类别图书的海外出版营销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样本:对于主题类图书,要找到海外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和主题,针对学界、普通读者和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策划不同主题或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图书,并根据读者对内容、深度、形式及新媒体的不同需求进行系列图书的策划,以加强有针对性的策划,进行分众化传播,同时建立外国专家创作团队,请他们实地走访、亲身感受,创作出生动、真实、立体、感人的作品,在广泛传播中国故事的同时,有力驳斥国外对中国的抹黑甚至误解性言论;对于文学类图书,将以头部作品版权输出及全球营销为抓手,对标成功案例,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寻找全球性话题,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出去”,再现“麦家现象”,同时,尝试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走出去”,将类型小说、漫画书、科幻、玄幻等更易于海外读者接受的图书推向海外,此外,通过版权输出、举办大赛、图书与影视联动宣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网文的海外影响力;少儿类图书出版社通过国际组稿、经典互译提升童书在海外的接受度,拓展国际出版的双向合作,并加强后期海外营销和推广工作,让童书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

从现阶段看,找准需求、找对译者、选好赛道和路径是出版社顺利“走出去”的关键,在海外营销推广方面,出版社也迫切希望各单位形成合力(如建立平台等),通过推动头部作品及多元化作品“走出去”的营销工作,提升海外影响力,并进一步带动海外版权输出。

发挥优势 科技赋能 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走进去

■ 张纪臣(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董事、副总经理)

□2022年,贵单位在出版走出去方面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将重点向海外市场推广哪些类图书?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中国出版集团将继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要求以及党中央关于外宣工作的重大部署,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出版业及集团“十四五”走出去专项规划,以推动外宣出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大力推进“走出去”工作提质增效,提升集团海外品牌影响力和优秀出版物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出版集团创新赋能。

为了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集团将加强以下4类重点图书的海外推广工作。首先,全力做好《习近平扶贫故事》等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著作的多语种翻译出版及海外宣介任务。第二,高质量完成入选国家重点外宣项目的图书项目,并积极对外营销推广。第三,基于海外图书市场需求和集团各单位资源禀赋,生产推介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宣介中国道路、体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贡献的图书。第四,基于文学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的独特优势,启动外文版“现代中国文学文库工程”。

□2022年,贵单位如何根据海外市场和读者的需求进行内容开发?在疫情下,如何巩固原有合作伙伴并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合作伙伴?

■为进一步做好外向型图书内容开发,集团坚持有针对性地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 通过海外分支机构、国际编辑部、汉学家等资源,加大对海外出版业的调研力度,了解海外读者的阅读和文化习惯,形成当地出版市场报告,服务于集团外向型选题策划工作。同时,结合各单位优势资源,精心设置议题,创新内容表达和呈现形式,融入更多本土元素,增强国际出版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利用集团优质翻译资源,实现外向型图书的高质量出版。由于疫情带来的变化,集团将创新建设并用好各类国际传播渠道平台,组织系列线上出版交流活动,不断维护并拓展国际出版合作“朋友圈”,多维度推进合作出版。

□在打通海外渠道和平台方面,有何拓展的新想法?

■针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集团将贯彻“数字化带动国际化”,升级并拓展海外传播渠道,扩大对外贸易的范围、领域、层次。具体来讲,有五项工作要点:一是持续做强做大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强化其家门口“走出去”平台功能,提升其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升级“智慧BIBF”数字平台,实现图博会永不落幕的“云展示”“云贸易”和“云交流”,拓展版权贸易的时空边界与生命周期。二是积极参加重要国际书展,办好中国主宾国活动,借势营销,对外推介中国好书。三是升级建设“中版好书全球云展销”“易阅通”“中国出版物海外采选平台”等海外线上营销平台,展销精品出版物,为中外出版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优质专业平台。四是继续办好“国际出版高峰会议”“国际出版企业髙层论坛”“一带一路出版经验交流会”“百家海外华文书店联展活动”等国际出版交流活动,增进国际出版界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五是不断完善集团英文官网建设,定期更新产品信息,引入实物销售链接,切实推进版权和实物输出。

□请结合贵单位未来几年国际传播方面的工作重点,谈谈未来在走出去方面需要重点突破的产业环节或领域有哪些?重点工作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充分发挥各类优质资源和全球布局优势,以科技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构建新时代国际出版业的中国话语平台,助力中国文化切实“走出去”“走进去”。

在内容建设方面,加强国际出版市场调研,优化外向型图书选题策划机制,注重图书内容数字化生产,持续推进按需印刷技术,挖掘开发外向型IP资源,创新推进图书的多形式高质量生产。在渠道建设方面,推进数字平台建设并形成生态圈,扩大外宣覆盖面并提升营销推广力度,提高中国图书海外能见度和影响力。同时,巩固拓展国际出版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培养国际出版翻译高级人才库,服务于国际出版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效。

加大图书策划遴选力度 打通国际主流电商平台

■ 徐宁(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对外合作部主任)

2022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将围绕重大主题、重大项目推动出版“走出去”,进一步提升“走出去”工作的精准度、辨识度、接受度。

具体来说,集团将深耕优质内容资源,抓住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加大“走出去”图书和项目的策划、遴选、推广力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宣传推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译介与推广,开发更多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的选题。

集团将加大人力、资金投入,同步推动系统研发和业务拓展,加快中文好书高质量“走出去”,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故事。

东方书局是集团和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共同在巴黎成立的出版机构。由于法国疫情不断反复,书局利用互联网推进工作,精选重点图书,精准向书店与重点读者发送新书信息。书局确定《中国绘画史图鉴》(法文版)为重点推介书目,并与欧时集团法文月刊Le Neuf(九州)合作推出两期平面广告,同时在欧时集团法文网站发布新书即将上市的消息。书局还抓住巴黎疫情一度减缓的时机,向凤凰、友丰、吉美(Guimet)亚洲博物馆、塞努奇(Cernuschi)亚洲美术馆等知名书店或机构做登门推介。这些宣传推广工作很快收到实效,图书出版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卖出55套。

集团将注重“项目”与“市场”相结合,有效推动图书销售。一方面在完成重点项目的同时,寻找和推出立足商业市场的图书;另一方面要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渠道的全面建设。从即将到货的新书中遴选出最具“商业潜力”的图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预热。做到面向书店及读者的深入调研与精准推荐,实现专业图书的“长尾效应”,如书局出版的“中国艺术博物馆丛书” “当代艺术画册”、《轻松读懂道德经》等图书,虽然题材相对小众、售价较高,但面向经销中国文化或艺术类图书的特色书店专门推介,每年都有新老客户购买,在亚马逊网站的销售较2020年也有所增长。

集团还大力开拓海外图书市场业务,拓展合作新渠道。 2021年,集团旗下的浙江新华发挥其在国内书业中盘建设的领先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自主研发中文图书跨境采购平台“芸台购”境外版,并与全球图书馆主流采购平台成功对接,实现图书出口逆势上扬。

“芸台购”境外版实现全英文界面,展示最新中文出版物,平台可根据海外用户的需求特点,优化境外中文图书订购流程,实现选书、下单、购买、集货、发运全流程服务,海外用户可以实时查阅浙江新华每年在仓数十万种新书信息。

擦亮国际传播品牌 持续推进对外出版

■ 陆彩荣(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

2022年,外文局将继续以对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重点,进行中国主题图书的策划、编辑、翻译、出版、宣传与推广。重中之重是围绕国外读者的关切点和关注度,增强对外出版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读性,增加亲和力。

大力增强对外出版的有效性

在中国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走出去”图书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重要进展。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增强对外出版的有效性,根据国外受众群体的构成,加强有针对性的策划,进行分众化传播。即针对学界、普通读者和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策划不同主题或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图书,提高中国主题出版的可读性、有效性、针对性。

我们紧紧围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关切策划相关图书。请权威作者、学者、专家对中国的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脱贫攻坚、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等进行深度解读,以多语种对外出版,让国外读者更好地感知中国,增强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这是一个博大的思想体系,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读者对内容、深度、形式及新媒体的不同需求进行系列图书策划,主要是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新思想的重要载体,继续往纵深做,增加权威性。此外,外文局推出的“读懂中国”“丝路百城传”等图书及针对西语地区推出的Kindle版电子书,都是针对海外市场需求开发的精品出版物,以不同形式扩大中国主题图书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多维度加强国际合作

外文局与不同国家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时,要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图书出版管理政策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主题来策划,如中国传统文化、脱贫攻坚、抗疫等,加强合作,提高图书出版的精准性。我们通过召开国际选题策划会的形式,与外国专家学者共同策划图书。疫情以来,我们加大了与对象国出版社共同建设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的工作力度。目前已在41个国家成立69家海外编辑部,合作出书500多种。海外编辑部下一步将继续提高联合策划图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通过对象国出版社对当地读者需求和喜好的了解,增强中国图书策划的针对性。我们要根据国外图书不同的形式、内容的深度广度,增强图书策划的针对性,以及对象国出版社每年的出版规划,与外文局的新书选题相匹配或寻找适合的作者创作并出版,以符合当地的需求。

我们通过与对象国的大学图书馆或国家图书馆等合作,在国外建设中国图书中心的方式,展示中国图书并定期举办读者联谊活动,传播中国文化,这种方式深受国外读者喜爱。目前已建成10个中国图书中心。从2022年开始,我们将加强图书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国图书的落地率、到达率和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以及双边、多边的友好与合作,由此打造中外共建共享的主题图书编辑部,共同策划图书,通过国外合作出版社、海外华文书店联盟及大学图书馆系统等服务国外受众。同时,通过外文局旗下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打通营销推广通道,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形式,千方百计地把中国图书送达更多国外读者面前。

扎实做好图书

对外推广发行工作

外文局通过旗下34种杂志面向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多语种传播。这些杂志在推特、脸书、VK(俄罗斯最大社交平台)等海外社交媒体开设有三四十个账号,粉丝过亿,在传播中国新闻的同时,发布中国主题图书信息。

出版是一项文化传播工作,同时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好的图书一定是既重视新闻性,又重视读者的阅读需求、回应社会关切的复合物。二者有机结合是做好出版的重要方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了解当下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最权威读本,认知中国发展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面对国外对中国的抹黑甚至误解性言论,我们也通过图书解释中国为什么这么做,其理论依据、逻辑依据和历史依据是什么,帮助国外读者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实践模式和实践成果。如以取得举世公认成果的脱贫攻坚为主题,我们组织外国专家写中国脱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外文局有六七十位外国专家深入中国乡村,把他们的亲身体验写成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请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实地走访中国乡村,重走4万公里路,重访当事人,创作出生动真实立体的中国脱贫故事,文字真实生动感人,这样的故事读者爱看,传播力也广。同时,加大主题图书推广力度,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上海进博会、北京服贸会等国际会展和书展上展示,受到国外记者和读者欢迎并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奋进“十四五” 开启新征程

外文局作为承担对外出版任务的国际传播机构,在对外出版方面要做更多探索和实践,探索如何更好更多地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扩大国际到达率和影响力。在及时传播的同时要增强有效性,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扩大作者队伍。让更多的外国专家、作者写中国图书,借嘴发声、借脑出海。因为外国人有独特的视角,写的作品国外读者也更容易接受。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未来我们要提高图书质量和效果,在内容、形式上针对国际出版新趋势及时改进、调整和丰富图书形制和呈现方式。三是根据国外阅读需求,适度加大电子书出版比重。我相信纸书和电子书会长期共存,相互借力。我们会针对国外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加大电子书比例,增强出版的有效性。

与外国专家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沟通。在确定选题之后,我们要与每位作者反复沟通,包括确定主题、写作形式、写作方式,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亲身体会。以潘维廉为例,为协助外国专家创作中国扶贫故事,外文局旗下的外文出版社成立编辑团队,陪着作者实地采访,为作者做好服务,确保内容质量。

高效推动苏版童书的海外传播

■ 王泳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2022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首先是确立版权经营新理念,围绕“走出去”的原创品牌童书,加强海外宣传。其次,通过国际组稿、经典互译拓展国际出版的双向合作,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组稿、“外国作家写中国”等项目。

为更好发挥苏少社版权“走出去”的品牌优势,我们通过国际组稿、经典互译的方式,加强与海外知名出版企业和作家的沟通,从组稿源头加强原创作品的策划、开发。2016年12月,率先发起通过国际组稿打造国际产品的“美丽童年国际儿童小说书系”,组织海外作者书写本人或者所在群体中有代表性的成长故事,目前已邀约意大利、匈牙利、新西兰知名作家参与创作。该书系已出版两本,在海外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书系第三本《十一岁》即将出版,由新西兰作家创作,书中以不同文化背景为依托,描述了小男孩在各种磨难中怦然心动的寻根之旅。

该书系从三个维度实现了创新:一是从较高的国际视野,立足国际出版,在多元价值下实现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创新。二是新创作品富含思想性、文学性,具有时代特色、生活气息和儿童视角。三是阅读维度的创新。依托全球组稿的作品,能将多国的文学主题和艺术基调融入其中,使中国和世界儿童的阅读天地更加广袤。

在扎实做好国际组稿项目的同时,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的号召,积极推动中柬经典作品的版权交流,与柬埔寨高棉出版社合作“中柬互译计划”。目前已出版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曹文轩代表作《青铜葵花》高棉文版、柬埔寨儿童文学代表作《小女孩兰娜》中文版。《小女孩兰娜》的出版为抢救柬埔寨文化精品、促进中柬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还将出版曹文轩经典代表作《草房子》高棉文版,以及获柬埔寨哥沙玛文学奖一等奖的《在学习中拼搏》的中文版。

在渠道拓展和平台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借势:首先,立足原创精品内容;其次,依托政府项目支持;再次,借助译者的海外影响力,加强图书出版后的宣传推广。

2021年苏少社的著名作家黄蓓佳代表作《我要做好孩子》在英国出版后受到媒体关注,是“走出去”图书海外宣传推广的成果之一。该书英文版由英国著名翻译家韩斌翻译,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出版。作品艺术展现了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至今累计销售500万册,版权输出法国、瑞士、韩国、英国等9个国家。作品出版英文版后被国际儿童文学协会委员会(ChLA)评为“优秀儿童文学译作”,2021年英国BookBrunch网站予以关注和报道,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

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强国际版贸平台建设,通过与国际出版同仁、版权代理商、知名作者的合作,继续推动原创精品走向海外。2022年将加强与“一带一路”、东盟十国、中东欧各国的联系,围绕版权输出、国际组稿、经典互译,加强后期海外营销和推广工作,实现苏版童书在海外的高效传播。

立足文学出版优势 创新海外营销 发力数字出版

■ 曾少美(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

202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继续探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形式、新路径,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做好优势项目,拓展严肃文学海外市场。人文社的强项是严肃文学作品的推介和输出,我们既要重视已有较高海外影响力的老一辈作家,又要着力发掘新一代写作当下社会、更具有海外推广潜力的中青年作家。二是大力推进主题图书海外出版。根据海外读者需求,精选贴合海外读者阅读趣味、客观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主题图书,推动中国主题图书更好融入国际图书出版市场。三是紧跟国际出版趋势,挖掘多元化选题。近年来,中国的类型小说、漫画书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新入口,赢得海外市场的青睐。人文社将顺应趋势,向海外推荐科幻、玄幻、漫画、传统文化等更易于海外读者接受的图书。四是重视翻译队伍人才建设,为“走出去”打好人才基础。我们不仅要关注老一辈汉学家、翻译家的影响力,更要关注新一代汉学家、翻译家的成长。优秀的译者,不仅可以跨越语言向海外传达文学的魅力,更能为我们开拓“走出去”思路,找到更多合作机会。五是顺应数字化,加强海内外线上宣传的联动。在国际疫情形势下,传统线下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云活动”形式灵活,海外读者参与度也更高。我们将利用Zoom会议、线上直播等新形式、新工具,实现图书海外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2022年,我们将深耕海外市场,除持续推动格非、冯骥才、残雪、阿乙等严肃文学作家在海外的译介,争取斩获更多新语种,还将在主题出版物、中国传统文化、类型文学、漫画等多个图书领域发力。

人文社将重点包装《讷河往事》等主题类图书,这是向中国警察致敬、为“平安中国”建设保存记忆与温暖的采访实录,有很强的可读性,预计将在海外有较好的传播效果。此外,还将重点打造系列漫画《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该书已输出越南语版、英文版等多个版权,预付金创下了近年来人文社海外授权金额的新高。该系列漫画在海外热销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机遇,语言有国界而幽默能相通,猫和狗是全世界宠物爱好者的共同话题,该系列有望成为人文社近年海外输出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人文社以国际化标准为此书提炼卖点、制作英文版漫画样张、整理多媒体资料包,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海外推广方案,计划在今年输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种。

近年来,世界文坛上女性文学正在崛起,海外出版商对中国女性作家的创作也很感兴趣。人文社计划以英文合集形式,集中向海外推荐一批中青年女性作家,包括姚鄂梅、鲁敏、梁鸿、孙频、张天翼等。

疫情之下,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持与海外的联系,实现邮件不断联,版权交易不断线,一直保持与原有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关系。2022年,我们将继续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在国家互译项目支持下,尽力开拓巴基斯坦、老挝、新加坡、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出版市场,扩大人文社的海外出版版图。

2022年,人文社将进一步打通引进和输出,在为人文社发掘优质海外选题的同时,也发掘与人文社出版品位相近的海外出版社,并在版权贸易过程中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些优质的海外出版社将成为人文社“走出去”的新渠道、新伙伴。

人文社始终在探索海外营销的创新方式,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将图书主题、卖点与国际社会热点相结合,更易于海外受众理解,引起他们的心灵共振,从而打开市场。二是借助电影、电视对原著图书的带动。人文社代理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等书均是在同名电影带动下,走向了世界。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亚洲各国热播带动了原著小说在当地的译介和推广。三是坚持“互译”,实现两国作家和文化名人的相互推介和相互带动。2021年12月,人文社出版的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和法国文学研究者董强合著的《唐诗之路》一书,也是中西两国作家相互带动的最好例证。四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推动中国文学节、中国作家微访谈、云游中外名家故居等多元化国际营销,开辟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国内数字出版增速较快,但产业发展在质量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人文社在海外数字出版、有声书出版领域做出一些努力,如《九州·缥缈录》韩文版等作品在海外同步推出纸书和电子书,《刺猬歌》英文版等作品在海外同步推出纸书和有声书。2022年,人文社计划在海外数字出版、有声书出版领域进一步发力,与海外出版社及相关平台深度合作,推动人文社电子图书和有声书在海外的传播。预计今年电子书和有声书将在海外有更明显的收益。

对标成功案例 再现“麦家现象”

■ 王晓乐(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需长线布局的工作。2022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将立足已有的版权合作及输出项目,以国家级翻译类资助项目为依托,拓展版权输出图书的广度和深度,补充并完善“走出去”图书产品线。同时,以头部作品的版权输出及全球营销为抓手,建立更多“走出去”通路,加强相关语种的译者队伍建设,以夯实版权贸易基础。

2022年,浙江文艺社向海外市场推广的重点图书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王旭烽,以及实力派作家艾伟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其中,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系列已由浙江文艺社推出俄语版等多个版本,后续将推进该系列多语种出版,并借助该通路推广长篇小说新作《望江南》海外版权,作为该系列产品线的延伸。此外,将推进“莫言作品青少年阅读书系”、《尘埃落定》《过往》等作品的多语种版权输出工作。二是以“易中天中华史系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名家精品力作。“易中天中华史系列”自2013年起,陆续售出第一、二辑韩语版权,在韩国相继出版并畅销市场,浙江文艺社将继续推进该系列后续图书的版权输出工作,并推进其他文化类重点图书的“走出去”工作。三是网络文学精品。浙江文艺社近年来已是国内网文出版重镇和热门影视的风向标,出版了《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众多口碑极佳的优秀网文作品。2022年,将继续推进重点网文作品的海外版权输出。此外,还将继续推进“第三届网络文学大赛”相关工作,并以此为抓手,与我国台湾相关出版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版权输出、同步出版、两岸网文交流推广、图书与影视联动宣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网文的海外影响力。

目前欧美市场表现突出的“走出去”图书主要包括麦家的《解密》以及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浙江文艺社在根据海外市场和读者需求进行内容开发时,侧重于打通中西文化中关于人生价值、国家理念、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等人类原生性共同主题的文学作品。对标《解密》,开发了“海飞谍战世界”系列,如《苏州河》《醒来》《薄冰》《三人小组》等作品;也将着重开发《三体》这样的科幻类头部作家作品作为选题和版权输出的方向。浙江文艺社也将以泰国、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图书与影视联动、版权输出成为趋势为抓手,开发更多优质的网文作品。

在海外合作机构方面,浙江文艺社已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走出去”通路。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主要与已有合作伙伴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日常联络,在稳步推进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定期、定向推荐合适的新选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合作。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走出去”通路及译者资源,拓展新的海外合作伙伴。

浙江文艺社在打通海外渠道和平台方面,最扎实有效的途径是以头部品种与国际一流出版机构的合作为契机,以海外知名汉学家、翻译家译介的项目为突破口,建立良好的“走出去”通路及译者队伍。

浙江文艺社“麦家作品全球推广计划”是图书海外借势营销的范例。自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起,中国文学受到国际文学界和出版界的空前关注。2014年,《解密》英译本成功“走出去”,在美、英等35个国家上市,引起海外近200家主流媒体的热切关注和正面报道,形成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麦家现象”。在此基础上,文艺社实施了“麦家作品全球推广计划”,并举办“麦家之夜”“麦家作品国际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这一营销活动已成为中国文化交流及“中国文学走出去”“浙江文学走出去”的新标杆。通过推动头部作品“走出去”营销工作,能增加作品的海外影响力,并进一步带动其他语种的海外版权输出。但是海外市场图书营销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单体社很难承担相关费用,这也是中国图书 “走进去”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出版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及更美好的愿景。浙江文艺社需要进一步丰富国际交流合作渠道,拓展对外贸易的范围、领域、层次,从而使“走出去”工作更具有实效。未来几年浙江文艺社的重点工作包括:完成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重点翻译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项目的出版、结项工作;深入推进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传统文化名家精品、网络文学精品等系列的“走出去”工作;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国外分社或分支机构建设等。在坚持专业立社的基础上,浙江文艺社将继续打造“走出去”精品,从而助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多方合力 共推中国文学“走出去”

■ 高燕(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副总经理)

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是是国内第三家获得对外专项出版权的企业,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译林出版社与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专门从事出版“走出去”工作。自2020年正式运营以来,求真译林社就将文学“走出去”作为重要工作方向之一。目前,已将叶兆言的《南京传》、徐刚的《大森林》、黄亚洲的《日出东方》、丁帆的《人间风景》等形态丰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版权推向国际图书市场,累计向英国、美国、俄罗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销售文学作品版权20余项,有多部作品正在进行版权洽谈。

在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是与海外出版合作方合力挖掘文学作品本身的世界性表达价值。西方文学并非世界文学的唯一标准,走向世界也不是走向西方文学。但是在文学作品“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国外出版社、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内容表达的不同偏好。从文学作品翻译出版来看,目前仍以海外商业出版社为主,大学出版社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学出版力量,比如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等均已成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与这些海外出版机构合作,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挖掘世界性的表达,寻找普世性的情感与主题,如人性、战争、贫困、疾病、环境等议题,有助于透过这些全球性的话题,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将当代文学作品更好地向海外推介。例如《南京传》通过回顾一座城市的历史,检点一个古老国家多灾多难却生生不息的生存密码,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书中体现的从破碎中重生、经历摧毁却又再度崛起的力量,使其被海外市场接受。该书已输出英语、俄语、泰语、越南语、马来语5个语种,4个语种图书已问世。

二是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在文化强国视阈下,依托各类出版“走出去”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和宣传。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国家层面的文学作品翻译工程及图书“走出去”项目通过提供资助的方式,直接推动了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在江苏省,2021年启动的“江苏文学名家名作”项目,撷取江苏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代表江苏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风貌,推出一批代表中国气派、江苏风格的江苏作家和优秀文学作品,面向欧美主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推广,为江苏文学作品走向海外提供支持,塑造“江苏文学”国际品牌,计划每年出版一辑,打造 “江苏文学”品牌在海外的持续影响力。2021年12月,项目第一辑翻译出版江苏名家叶兆言《南京传》、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三种图书,在英语、俄语等4个语言区域市场出版6种外文版图书。依托该项目,打开了中国文学通向世界的窗口,出版社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海外宣传推广中,有利于增强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效果。

三是与民间交流组织合力传播中国文学。目前,已经出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文学社区,共同汇成海外传播之势。美国人陶建(Eric Abrahamsen)2007年创办的民间网站Paper Republic(纸托邦)是很好的例证。它以文字共和理念运营,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民间力量。此外,还有其他多语种的文学翻译与传播平台,如英文版的“Wuxia World”(武侠世界)、“Gravity Tales”(引力小说)、“Novel Updates”,法文版的“La nouvelle dans la littérature chinoise contemporaine”(当代华文中短篇小说)和日文版的“中国現代文学翻訳会”(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会)。尽管运营方式各异,但这种民间传播方式与主流传播方式形成良好的互补。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莫言等作家获得国际文学大奖,在全球大放异彩。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销量仍不高。集合作家、出版机构、政府部门、译者、文学组织等多方力量,将有助于形成合力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网站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博云易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53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