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助推古籍“活起来”

  • 发布日期:2024-03-20 作者:关绮薇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文生视频人工智能模型Sora发布后,中华书局下属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在2023年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创作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可以让人工智能从古籍里寻找相关素材,自动生成故事”似乎已可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古籍,对古籍数字出版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

走向深入但仍待完善

随着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出版社重视古籍数字出版的开发与推广,如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古籍网、中华经典古籍库,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建设了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上海古籍出版社上线了尚古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敦煌遗书数据库等。此外,地方文库的数字化项目也广泛开展,有安徽基本古籍库、《江苏文库》数据库等。古籍数字出版的不断提速,既解决了古籍研究者所面临的古籍保存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也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和阅读古籍的门槛。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古籍数字出版也存在着薄弱环节。技术方面,当前的古籍数字资源缺乏通用性,无法接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内容方面,一定数量的古籍数字产品存在内容单一重复、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此外,相当一部分古籍数字资源为黑白影像,分辨率低,且存在对原书漫漶之处不作描修、缺页缺字不作配补等现象,难以满足读者和研究人员的需要。

出版思路方面,当前的古籍数字出版沿用的仍然是对文化典籍进行传承性整理和保护的思路,一些地方性古籍尤为突出。而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知识服务,向普通大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古籍数字出版工作的目标。

古籍数字出版产品还面临推广难、大众普及的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对于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古籍,目前市场上仍缺乏精良的普及本。

重视古籍内容的“活化”

古籍出版单位要推动古籍数字化的标准化建设,单靠自身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应当加强与互联网技术公司、其他出版单位以及古籍保护、整理、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古籍数字出版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首先,从元数据、图像采集、文本识别、数字化格式、数据存储和交换访问、兼容性等方面入手,确定统一的数字化技术标准;其次,完成语料库、词表库、知识库等基础库表的标准化建设;再次,对数字化底本的选择应充分听取古籍整理专业学者的意见,在开发过程中邀请他们与数字技术人员通力合作。这不仅可以降低古籍数字出版的差错率,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互通共享,对于古籍数据平台接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也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古籍内容的专业性、复杂性,善本保存、收藏的分散性,在对古籍资源进行数字出版时,出版单位可遵循“集成性、普及性文本共同开发,地方性、特色化文本单独开发”的原则。一方面,文史类、丛书类古籍数字出版体量大、耗时长,可采取多个古籍出版单位联合出版、联合建设的方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资源的优化整合或共同建设,以确保所开发数据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各个出版单位应立足地域性、民族性,有意识地挖掘、开发所在地的古籍。

大数据时代,出版行业的消费者由读者变成用户,出版单位不仅要给用户提供内容翔实可靠的文本,还要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知识需求。这就意味着古籍数字出版首先要对用户需求开展调查分析,对用户属性进行画像,在提供知识加工服务时才能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其次,可采用文本聚类、知识关联、知识图谱、GIS时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古籍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建设基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索引学、辑佚学等古籍文献主干知识的知识聚合平台。除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相关平台还应建设知识社区,以方便用户分享、讨论。这种基于数字人文理念的古籍内容解析与知识加工,实质上就是古籍内容的一种活态呈现。

古籍数字出版除了要做好古籍内容的“活化”,还应当做好古籍形式的“活化”,使古籍在智媒时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籍出版单位可与图书馆、书店共同建设基于阅读推广的古籍体验馆、数字化展厅,运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古籍内的人、事、物和历史场景。经由可穿戴设备,人们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以此改变人们对古籍的刻板印象。如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等联合研发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就采用了3D动画、光影还原、GIS等技术,生动立体地展现了《永乐大典》书册的生成、流传、散佚和收集过程。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则在书展上通过数字阅读馆、数据瀑布屏、数字文创等方式,积极推动《江苏文库》的大众化。

古籍出版单位还可将古籍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提取出来,进行故事化、影像化呈现,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助力古籍的推广传播。此外,古籍出版单位可以通过软件、小程序等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搭建符合用户审美的场景,赋予文史类古籍内容以趣味性、游戏性,拉近古籍与当代人的距离。

(作者单位:《艺术探索》编辑部)

责任编辑:李爱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