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本质是秩序的重新创建

  • 发布日期:2023-08-07 作者:禾刀新闻来源:西安新闻网

6766070_153a501a-9705-47b7-b50b-c49e66ff1a2c

《并购的江湖》  作者:王巍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禾刀

2022年,并购界再度风生水起:微软启动收购动视暴雪计划,交易金额高达687亿美元;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了推特;博通为收购VMware计划支付610亿美元。这三个大型并购交易都发生在云计算、大数据和元宇宙数字经济领域,从中也呈现出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即并购正从传统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方向转变,互联网企业快速扩张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并购的过程。

《并购的江湖》的作者王巍从海外留学归来,参与了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创建过程,也参与了早期的大量企业改制、重组、并购和上市交易,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他对于当代中国并购史的重大并购事件、重要并购人物与重要并购观念等都有具体的看法,多次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在作者看来,并购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式的粗放型组合。并购就是要打破大家习以为常的环境,组合企业,发现最好的资本结构和最佳效益。作者始终认为,好的故事是并购成败的关键。在去年的三大收购中,马斯克无疑是个更加擅长讲故事的高手。在本书作者看来,“这与他当年谈到特斯拉电动汽车、航天飞行、火星探险等的想法一致,价值观驱动的故事很打动公众,开拓粉丝眼界并加入共情”。另一个原因是,马斯克天马行空的行事风格,早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率性网红。虽然这可能冒犯监管机构,可能因为没有事先沟通而让合伙人措手不及,但这就是马斯克式的“堂吉诃德”。

自2002年起,中国外贸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出海收购一时蔚然成风。对此,国内许多主流媒体都站在为国争光的角度对此大肆渲染。在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后,作者认为其中有一些收购项目操之过急,因为企业并未对境外的营商环境进行充分调研,结果与当地的商业和社区文化无法融合,遭遇各种抵制。

也有一些人闻并购而“色变”。一提起并购,尤其是跨国并购,总会自带节奏胡乱揣测,诉之以恶意收购、毒丸战术、要约收购、收购讹诈等反感言论。在作者看来,虽然确有一些并购双方矛盾激化的现象,但更多成熟的企业家,并不会奔着搞垮企业而去,尤其是被并购方。

大量案例表明,并购价格的最终形成,并没有标准的答案,而是双方协商判断的结果,本质上是一种博弈。马斯克对推特的并购,虽然期间有过反复,但幕后团队运作从未松懈过。诚然,在并购案中,参与并购的各方都会主张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并购更像是“才子配佳人”,为促成并购案的成功,必要的妥协却是不可避免的选项。

没有利益的让渡,并购很难走向成功。作者着重回顾了自己参与过的苏州期货大厦和锦州星汇园项目重组两个实操案例。两起案例都是历经多年,牵涉多个单位,债权关系复杂,但经过沟通特别是利益方的让步,最终通过重组,盘活了资产,终将死局做活。

公众常常习惯将欣赏的眼光投向并购方,但在作者看来,被并购方的选择往往也充满了商业智慧:做加法未必一定会赢,做减法未必一定就是输。2004年IBM几乎是自己找上门,将多年经营业绩欠佳的PC业务“甩卖”给了正处于急速扩张期的联想。另一个堪称经典范例的企业当数华为。华为自2001年将旗下的安圣电气出售给美国艾默生集团后,几乎隔几年便会出售一些业务。2006年华为将3COM的49%股份以8.82亿美元出售给美国3COM公司,2019年又出售了华为海洋。2020年,在受到外界打压的艰难时刻,为保住荣耀手机品牌和业务,华为断臂求生转让了荣耀终端。作为出售业务的一方,无论是IBM还是华为并没有因为出售业务而夭折,反倒实现业务的集中化,这也是华为在外界强力打压下,依旧傲立市场之巅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购可以决定企业的未来,可以选择未来公司,关键在于并购决策者把准市场脉搏,顺应市场规律。放眼当下这个智能化与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作者坚信,“下一次的领导者显然是在互联网土生土长的一代人”。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未来能有一席之地,必须了解数字社会,包括算法、元宇宙、数字经济等。

责任编辑:李春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