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出名著,商务印书馆有自己的眼光

  • 发布日期:2020-08-05 作者:邹昱勤 王双双新闻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编者按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不仅是一座文化地标,还是很多中国出版人理想中的工作地。正如张元济先生所说:“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123年来,商务印书馆筚路蓝缕,木铎启路,兼收并蓄,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谈及商务印书馆,人们常常把它与北京大学相提并论,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就他们对新文化的影响来说,二者确实各具特色、各有建树。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商务印书馆大楼工作10年,23年后重新回到商务印书馆,担任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顾青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不可谓不深。

7月,商务印书馆推出“涵芬绽放——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读书月”,“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好书”,顾青向读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盘点商务印书馆好书。策划系列“绽放”活动,商务印书馆的初衷是什么?下半年商务印书馆有哪些规划?与其他出版社相比,商务印书馆在经典名著的出版上,有哪些不一样?想为读者传递一种怎样的阅读知识服务理念?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对顾青进行专访,听他讲述心中的商务经典。

1596157437579

顾青

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01

7月13日,您参与直播了“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好书”,7月29日,如果不是临时有事,您也会谈“经典的力量”。对于这两次直播主题的设置,您是出于怎样的考量?这两个直播主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性?

顾青:说到“涵芬绽放——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读书月”这一活动,其实是我来到商务工作之后,认为商务的好书太多了,很多经典图书还没有被读者充分了解。过去,在某一强势媒体进行宣传,就可以把相关信息传递出去。当下媒体渠道或者说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分众趋势越来越强,通过以往少数宣传渠道推广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我认为需要更多的形式让读者了解商务好书。

在“涵芬绽放”读书月期间,我们将“一日一主题,日日有新书”作为活动的亮点,梳理出了30个主题,包括主题出版、传统文化、民法典、大家小书、人类学、人文地理等。30天里,每天围绕一个主题,向读者推荐新近出版的图书也延伸至经典好书。期间,商务印书馆还以读者投票的形式,选出“读者喜爱的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除经典图书之外,《当代中国的厕所革命》《扶贫笔记》《21.0:当代简史》《法兰西的特性》《指花扯蕊》等新书被纳入60种候选书目。

基于这一想法,在策划部同事找到我,希望我可以参与一两次直播时,我愉快地答应了。就我个人而言,一是之前在中华书局工作的时候,我就经常参加各种直播活动,我乐于讲好书;二是作为商务的负责人,我有责任向大众推广商务的好书,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通过我的直播,了解更多商务好书。

02

为何将人文社科类图书活动叫“涵芬绽放”?将7月、8月作为商务营销的发力期,有何深意?

顾青:在这一活动名称的讨论过程中,我们认为,如果直接称“人文社科类图书读书月”,读起来有点长,需要一个更形象、更琅琅上口的名称。“涵芬”二字取自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即后来发展为亚洲最大图书馆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含“善本书香,知识芬芳”之意。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的起点,诸多人文社科经典构筑了社会发展的精神长廊,为读者认识世界打开更多可能。疫情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好书绽放,传递更多知识的力量。

将7月、8月作为商务营销发力期,有拉动销售的考虑,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受疫情影响,出版行业成为“重灾区”。截至目前,商务印书馆在上半年损失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商务的工具书销售占比较高。作为工具书主要用户的中小学生没开学,工具书销量直线下跌。但对人文社科书来说,虽然销售也下滑但是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尤其是疫情稳定之后,电商平台发货恢复正常,人文社科类图书销售逐渐恢复。因此,发力人文社科类图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推广商务好书。部分公众似乎存在一个误解,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是“工具书的王国”,但并不充分了解商务出版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同样优秀。123年以来,商务印书馆始终是一个学术出版重镇,尤其是在经典性、民族性、学术性著作板块,非常强大。所以,想借“涵芬绽放”活动,向读者推广更多的商务人文社科类好书。

03

除了“涵芬绽放”,下半年商务印书馆还有其他的宣传规划吗?比如,在品牌推广上,您有哪些深层次的考虑?

顾青:我们下半年准备做三波活动:第一波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涵芬绽放——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读书月”活动。第二波从8月10日开始,以《新华字典》(第12版)新版首发为序幕,持续至9月10日,将开学季纳入其中,命名为“新华绽放——商务印书馆文教读书月”。今年是《新华字典》编纂70周年,这本小字典与国家文化发展一路同行。最近几十年,每隔四五年进行一次修订。之所以修订,是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国家的语言生活变化很快,工具书也需要与时俱进。第12版修订历时5年,在今年完成面世。在“新华绽放”系列活动期间,我们还将推出面向中小学的教育类、语言服务类,包含英文词典、英汉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在内的多种营销活动。例如《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树木之歌》《中华经典名句故事读本》《日语口语词典》等。

1596157468659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1596157468556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9版)

第三波活动从9月下旬开始,持续至10月下旬,聚焦扶贫图书和主题出版图书的推广。在10月17日扶贫日前后,商务印书馆将推出重磅扶贫类图书。前一段时间,我请商务同事整理了一份商务正在动销的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目录,竟然有100多种,内容都非常精彩。例如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编的“中国道路丛书”,围绕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展开,根据经济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确定每年的研究主题,近年陆续出版了《中国道路与人口老龄化》《中国道路与中国经济发展70年》等8种,本本都是好书。再如,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推出的《全球商业共同体——中国企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等系列图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含金量高。

04

在7月13日的直播中,您曾经说过一句话“读名著,找商务”。其实,当下出版经典名著的出版策划机构很多,一些公版书里面也不乏大量的经典名著。面对这一市场状况,您认为商务印书馆在经典名著的出版上,与其他出版策划机构相比,有哪些不同?商务想给读者传递和带来怎样的阅读知识服务?

顾青:之前在直播中我谈到“读名著,找商务”,带有宣传推广的因素,但这实际上也揭示了商务的传统使命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先,商务的传统从教育起家,兼容古今中西,出版的大量图书和著作,都是经典名著。在商务123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代领导人都在为出好书、出经典书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各类世界名著。其次,出名著、出经典的这条路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坚持的。商务就是出名著、出大家、出经典的地方。

从出版业的规律上来说,真正做一种好书,要从选书开始。其实,商务印书馆在选择图书、出版什么样的图书方面,也有自己的传统。商务一直在出版和引进各类经典图书,选择真正属于各民族各语言的经典内容进行翻译编辑工作。例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就是继承商务传统,海纳古今中外的经典图书。

1596157511155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珍藏本)

1596157512757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

这其中,又涉及到如何看待名著、看待经典的问题。我觉得有很多出版社可能限于品牌定位或视野,往往把名著聚焦到公版书上。其实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远远不够。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必须要真正了解世界,但我们对世界其他民族经典了解还停留在老经典层面。近几十年来其他国家在某一领域的创新和经典,我们涉猎不足。以周边国家为例,日本、韩国、朝鲜,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典著作,我们了解很少。所以关于经典的认识,需要突破原来的一些观念,拓展范围。现在,有些读者、媒体仿佛陷入了一种“诺奖迷信”,好像不得诺奖的图书就不是名著、不是经典。但实际上各个国家有大量的非诺奖名著,在文史哲政经法等领域有很多重要的经典名著,这些是我们并不了解的。商务的同事告诉我,很多经典名著,我们现在还没有引进。

05

您把这项工作当作商务人的责任吗?

顾青:对。其实商务一直在努力,例如商务印书馆引进并出版的“科学史译丛”,探究西方科学的源与流。所以,商务印书馆是一家发现名著、打造名著、推广名著的出版社,这个方向不会改变,会持续做下去。

除了关注已经是名著的图书之外,我们还要关注有潜质的新著,这些作品内容是经典的,假以时日,会成为名著。套用鲁迅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名著而言,也是如此。世界上本没有名著,读的人多了就成为名著;读的时间长了就成为经典。有些书成为过眼云烟,是因为价值不高。但经典的力量,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地域,被大家认可,让大家有所受益。

所以,总的来说,商务印书馆对于经典名著的看法有以下四点:第一,经典名著是世界性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二,经典名著也要进步,即需要根据时代不断重新翻译,重新打造。在我看来,有很多所谓的公版书,需要重译、新译、精译。时代在变化,语言本身也在变化,翻译语言也需要与时俱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林纾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但是他翻译的图书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已经过时。再如我在直播中推荐的《你耳朵里有鱼吗?翻译及万物的意义》一书,就谈到翻译的概念和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实际上,翻译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艺术。有更了解翻译的大众,才有更好的译文。可以说,如果语言不进步,就阻碍了年轻人进一步读经典、读名著,阻碍了他们更全面深入了解世界的脚步。第三,扩大经典名著的范围,引进更多我们忽略的、没有进入我们视野的经典图书。第四,加强原创力度,打造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图书。

可以说,出经典名著,商务有自己的眼光,也有自己的一些能力,更是商务人长期努力的方向。

06

商务印书馆下半年有哪些重大的出版项目,您方便透露一下吗?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好书?

顾青:我是今年4月20日来到商务印书馆,开始履新工作的。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我惊讶于每天都能发现商务印书馆的好书。下半年的营销推广中,我们将“以新书带旧书,以一本带一百本”的模式,做相应的专题。例如在即将推出的文教读书月期间,除了《新华字典》(第12版)的推出之外,还有搭配《新华大字典》《小学生彩图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常销书,与《温儒敏谈读书》搭配的有《如何阅读一本书》、“名家读书”系列等。在主题出版图书板块,与《明月何曾是两乡》匹配的是“中国道路丛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珍藏本”(10种)、《乡村调研:宋家沟》、《红寺堡移民史》、《国家相册》、“国家治理丛书”、《长征记忆》、“微观系列”、“一带一路”系列图书、《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中国濒危语言志》等。针对《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等自然新书,有自然文库、自然感悟、“发现”系列、“自然观察”系列等自然类经典丛书同步推广。

1596157565297

“中国道路丛书”

1596157583272

《国家相册》

1596157594353

《乡村调研:宋家沟》

07

我了解到,您33年前曾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这栋大楼工作,23年后作为商务的领导者您重回商务,对商务的出版精神您有什么新体会和压力吗?

顾青:现在的商务印书馆大楼,在上世纪50年代,最开始是“中国文联大楼”,是当时中国的艺术家、作家经常出入聚会交流的地方。后来,它成为中华商务办公的地方,当时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还是一体,是一家单位。1979年,两家出版社各自恢复建制,但仍在一起办公。1987年,北京大学毕业之后,我来到中华书局工作,直到1997年中华书局搬迁至现在的办公地。所以,我在这座大楼,工作了整整10年,与很多商务人成为朋友。商务和中华书局历史上本是同源,而且文化非常相近。时隔23年再次回到这里,我感觉很亲近,对商务印书馆毫无陌生感。商务的同事对我也一样,收发室的老同志见面就跟我打招呼说“您回来了!”

谈到压力,肯定是有的。受疫情影响,商务印书馆上半年发货码洋下滑幅度较大,但是因为往年情况比较正常,所以我们上半年的利润和回款基本与去年持平,但下半年压力比较大。今年的目标是,在疫情不反复的情况下,商务印书馆经营能够与去年持平。

123年的历史,历任领导的共同努力,推动商务印书馆成为现在中国出版业的一个标杆。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几年,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影响力、经济实力实现连续翻番。所以,对我而言,经济压力是次要的,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对商务历史的尊重。商务印书馆要对历史负责,所以我身上的压力更多的是历史的压力。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