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这个春节,应该在历史中是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这期间,和全国无数出版人一样,除了响应宅在家就是做贡献的号召,也同时响应着有序复工的呼唤。销售是否恰逢时机已经不是第一要考虑的了,被放在心尖上的当务之急是——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图书能否回应这些需求,并快速抵达。能在疫情期间做出书来,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也许是出版人在疫情期间工作时最觉宽慰的事。
4月4日鸣笛和警报声响过,除了哀悼,更觉得有烈士如斯,全国解禁有望。《解晋》的出版虽多有延期却依然不畏艰难,顽强上线。在疫情期间上线,书名在庄重之余,更因谐音意外地多了几分提气的意味。
晋国所在的春秋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诸侯争霸。诸侯之间一打就打了两百多年,可春秋时代霸主虽多,堪称霸国的也只有晋国而已。历史上的晋国,有著名的“孔子回车”“两小儿辩日”,鼎盛时期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兵力更是远超其他国。“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此言不虚。在做这个选题之前,我们做过调研,国内市场上以晋国为主线的春秋史读物几乎没有,《解晋》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晋国的重要、题材的稀缺是我们一开始下决心做此书的先决条件。
春秋时期,西周以来旧有的各项制度不断瓦解,新的制度还没有产生。人们有大厦将倾的绝望,又有探索新道路的兴奋。晋国作为霸主中的霸主,可圈可点之处甚多。既然是以晋国为主线,那必定是晋国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书中援引了大量史料,更难得的是像《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之类的考古、历史研究的新成果。春秋战国散佚的史书车载斗量,古人能找到的也寥寥无几。作者对《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说苑》《新序》《管子》《竹书纪年》《清华简<系年>》等10余部一手资料捋顺、辨析、推理、解读,这才使本书有了能对《史记》这样的权威史料进行推翻、重构的确凿证据。
是烽火戏诸侯还是太子弑君?赵氏孤儿案的背后藏着晋景公怎样的安排?一桩桩一件件,引人入胜;论从史出,读来不得不信服。对于《郑伯克段于鄢》,书中分析道,“难道就因为难产,武姜就特别讨厌亲生儿子吗?就算是不喜欢,也用不着伙同小儿子谋反吧。背后的逻辑其实是郑桓公陪着周幽王搭进去以后,新即位的国君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这样既跟申国结成姻亲,又和周平王成了亲戚;可由于过度依附申国,武姜在郑国的实力很强,渐渐形成了武姜、共叔段、申人与郑庄公、郑国原班人马的对峙,矛盾激化爆发了‘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作者用最深入浅出的语言,讲出了很多被误解的桥段,捋清了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逻辑。
本书的独特性还不止于此。除了精心整理的大事记和晋国六卿表,作者还综合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对春秋霸主分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第二梯队:晋悼公、秦穆公、越王勾践;第三梯队:郑庄公、楚成王、吴王阖闾、晋献公、晋厉公。对于晋襄公未入霸主榜之事,我记得作者是这么说的,“晋襄公一共执政七年,在他的任期内,晋国依然是天下的霸主,并且震慑了仅剩的强大对手秦国,可谓成绩斐然。但仔细想想,他基本上算是躺着就赢了。霸主之位是父亲传给他的,执政班子也是父亲留给他的,对秦的几次作战也是先轸和先且居打的。而在最后,他打算平衡各方面的势力以提高自己控制力的初衷很好,但在决断之时出尔反尔,激化了很多并不该激化的矛盾,破坏了晋国的安定团结。他的突然离世,一下子又打破了君、臣之间的平衡,让晋国再次陷入危机之中。因此,虽然晋襄公的硬指标很高,但最终还是没让他进入我的霸主榜”。每一位上榜、不上榜、排位如何都全方位考虑、有理有据。作者耗费心力,通过对11位霸主的全景解读、百余大事件的剖析梳理、具有转折意义战役的深入探讨,纵横展现了春秋各大诸侯国的全貌,透过书稿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不难想见这一工作的艰巨。
作者王杉很年轻,我曾向他问及投身写作的来龙去脉,才知道他自幼读史,距今已20余年;为专心写作,他于5年前辞去金融行业的高管之位,投身清苦的历史研究工作,专注春秋战国史研究。单是这份赤诚与热爱,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而审稿过程中,《解晋》带给我的震撼还远不止如此。
看透晋国的兴衰历程,或许就可以对参透华夏文明的发展规律有所启发。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分歧,应对全球治理的新挑战?我想,《解晋》一书也许可以启发我们进行有益的思考。书已出,意未平。作为编辑,理所应当地和作者联袂上演一场“老王卖瓜”。“瓜”一定是要据实描述的,至于这“瓜”到底合不合大家的胃口?我们特别期待各位读者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