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跨越世纪的书写——《马伯乐》完整版文学沙龙”在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举行。《马伯乐》续写者,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马伯乐》续写部分的译者、翻译家等时隔五年后又到北京,带来了他们共同的新作——萧红《马伯乐》的续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汉学家顾彬,作家刘震云,作家雪漠,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等与会。
1940年,东北作家萧红逃难暂居香港时写了一本名为《马伯乐》的长篇小说,第二年在重庆出版。同年续写《马伯乐》第二部,在香港的文艺刊物上连载发表,末了有“第九章完全文未完”的标记。可惜小说尚未续完,日本袭击香港,香港沦陷一个月后,作者因庸医开刀之误不幸去世。
《马伯乐》的续写就缘起于萧红的英年早逝和她那部未完成的《马伯乐》。生前萧红曾经说过,“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临终前两天,萧红在纸条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由此可见萧红非常重视这部作品,而此未竟之业也让她的离去充满遗憾。
一直钟情于萧红作品研究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萌生了续写《马伯乐》的想法,七十六年后,这位美国人提笔为《马伯乐》写了续篇。葛浩文在《马伯乐》(完整版)的序言中也讲述了自己在续写时的考虑,他写道:“我最初的想法是:不是有人认为萧红的《马伯乐》是1940版的《阿Q正传》吗?相对于阿Q的低下背景,马伯乐的确可以说是一个中产阶级的阿Q,或许可以让马伯乐有类似阿Q的下场,也算是延续萧红对恩师益友鲁迅的怀念与景仰。但后来放弃了,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萧红是一个创造力十分丰富的作家,我认为她绝对不会满足于仅仅是模仿鲁迅的作品。考虑了很久之后的构想是这样的:续篇的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萧红本人去过的,如从上海到汉口,武昌到重庆而后转赴香港。如果《马伯乐》是萧红对鲁迅《阿Q正传》的一种回应,那我在续篇纳入萧红个人的逃难过程,也可喻为是我跟萧红的生平作品的隔代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