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近年涌现的一套看家丛书叫“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名字太长了,其实,从出版社内部到书店到读者,都亲切地称它为“三全”。听起来跟其他行业的某个品牌很像,不过倒不是跟风,而是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本全注全译”,可不就是“三全”。
说起这套书的策划,不得不说到中华书局的另外两套书,那也是同样著名的“中华经典藏书”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中华书局曾经是出版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的专业出版社,随着转企改制,中华书局必须改革,向市场要效益,于是世纪之初,便开始向大众普及板块进军,其中就包括经典文本普及板块。最先推出的是2006年出版的“中华经典藏书”。仰仗中华的百年品牌和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这套丛书一炮打响,成为畅销书中的常销书,12年来,累计发货码洋已经达到2.68亿。当时策划这套书就是希望让非专业读者对经典名著有所了解,一些大部头的作品诸如“前四史”《资治通鉴》《左传》都是选本,怕有些读者嫌部头大,啃不动。这才对其中的一些作品出了选本。还有的读者说,注释太多看了麻烦,我只想看翻译。于是我们也为他们推出了“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这些书卖着卖着,有读者又提意见了:“你们的书好是好,就是里面有不少是选本!”还有的说,只有文白对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得有注释啊!读者的呼声就是真实的需求,于是我们在运作前两套书的同时,开始运作“三全”。
对一部经典名著做全本的注释、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全本,它不仅要求选择合适的底本,还要求作者对整部书有深入研究。全注,就更考功底,不仅要注释准确,还要当注必注。最后是翻译,有的古籍只靠直译读者还是明白不了,还得加上意译。更为重要的是,有些书还真不合适翻译,比如唐诗宋词,这也是“三全”出到现在,没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古典诗词的原因。这套书2010年开始上市,对它的前景,我们比较审慎。毕竟是大部头作品,或许能成为“中华经典藏书”“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的补充。
现在看来,这套书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市场表现,有以下原因:其一,国家高层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将“国学热”转化为根基稳固、上下互动的对传统文化需求的“新常态”。其二,读者在阅读大众普及读物特别是经典名著介绍类图书的过程中,越来越对“原味”有需求。其三,中华书局的品牌力量。经典名著因为没有著作权的问题,很多出版社都在出,造成“同质化现象”。而中华书局凭借百年历史、丰富的作者资源、高水平的编辑队伍确保出版质量,也拥有了读者的忠诚度。其四,经典文本普及读物需求人群加大。原来我们策划的思路是,“中华经典藏书”更多的是为学生服务的。现在看来,“三全”同样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这与目前初高中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加大中高考传统文化考查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这套书已经出版了70余种,除了在网店做过专题、在实体店做过集中展示外,并没有采用什么特别的营销手段,退货率只有不到2.7%。这套书在各类书店都处于热销状态,网店和实体店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