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 开启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

  • 发布日期:2018-07-06 作者:文晴新闻来源:法治周末

CC6D569C2B8EEB5255BC0F01CAB60CFD3C54FD47_size338_w458_h305

中国法学往何处去?在社会法治发展的不同阶段,这都是一个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看来,如今是我们的本土概念“法理”被谈论和被应用最多的时候,因此在这个时期,“法学如何成为一门科学”,是中国法学最重要的命题。

在6月29日《法理》杂志第4卷新书发布会上,张文显指出,对于什么是法理这个问题,中国法学界还没有答案,话语中包含着他对《法理》杂志的期待。

此次发布会在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举办,该所正堂的一幅对联“但愿人无讼,何妨我独闲”,也与《法理》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契合,在一个“无讼”之地,中国法学度过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下午。

《法理》杂志的前身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法学方法论论丛》(以下简称“《论丛》”),《论丛》至今已出版三卷;今年年初,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方法论研究中心、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新,将《论丛》全新改版为《法理》杂志并首发第4卷。

本次会议旨在重温创刊初衷、总结办刊得失、凝聚学派共识、展望刊物未来,探讨《法理》杂志在当下所应承载的学术使命与社会担当,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刊物基本定位、勾勒刊物发展蓝图。

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总编辑、北京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白中林副研究员认为,《论丛》的改版意味着视野的拓宽与命题包容性的增长,《法理》杂志所关注的领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也更加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孕育和抱持的核心理论逻辑,仍是通过精致的技术建构解决价值争议问题。

发布会上,与会者还围绕着“为什么要办《法理》杂志”“应该将《法理》杂志办成什么样子”“如何将《法理》杂志办好”等问题展开了对谈与讨论。

张文显教授指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规范依据的“法律”、作为治理工具的“法治”和作为思想标引的“法理”是实现“良法善治”的“三驾马车”。《法理》杂志生于其时,就要承担起明晰法理、挖掘法理、保育法理、弘扬法理的使命与责任。

《法理》杂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舒国滢指出,在中国法学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的当下,人们越来越难就“法学是什么”这一问题产生清晰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发现和选择一些奠基性作品,以探访“正宗法学”的原初样态,从而帮助中国法理学研究乃至整个法学研究突破“迷局”,这也正是《法理》杂志创刊的初衷和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信念。

北京大学法学院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张骐指出,在社会各系统高度分化以致“碎片化”的当下,学者们似乎很难以一种一贯的姿态介入到目标的理论领域中去,也甚少去思考那些艰深的、根基性的理论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的研究缺乏应有的理性积淀,更加容易弱于质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应当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以科学的精神做真实的学问、以专业的态度完成共同的志业:《法理》杂志及其背后的学术共同体便是在完成这样一份工作、一项使命。

张文显教授在最后的发言总结中表示,去年他曾在文章中呼吁“迎接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如今《法理》的诞生则顺应了中国法学发展的这一趋势。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