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出版记

  • 发布日期:2017-01-24 作者:李明远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012309172250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经典百篇助益当代社会”,书写着这样两行文字的图书红色腰封,将上下两册共800多页的白色封面精装书环绕。这套捧在手里颇感厚重的文选图书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在日前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百篇》虽然只收录101篇作品,但选文包含了先秦诗歌、辞赋以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各类文体,它既是历代名著名篇的精粹选本,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小体量的缩影。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百篇》在选目、编辑过程中经历了精细的九审三校。中华书局编纂团队立足于现实需要,追求学术的高水准,又坚守学术的规范,兼顾读者需要,对每一篇文章都做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说。

“打捞”前人忽略的作品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百篇》主编袁行霈向记者介绍了《百篇》项目的由来。2015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上提出“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倡议用“百篇”的形式编纂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选。总理的倡议得到了参事和馆员的热烈响应,参事室党组将编纂文选的工作确定为当年重点工作,并将编辑和出版工作交给中华书局。

2015年5月底,中华书局负责统筹规划工作的组委会和在组委会领导下负责具体编纂工作的编委会同时成立,组成人员包括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内外专家。

经过论证,编委会确定了选文范围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从历代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选出百篇,选目必然要经历一个反复敲定的过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百篇》编纂过程中共召开了10次主编会和4次编委会,其中选目阶段就反复召开多次会议。

“组委会总结了历代选本各具时代特色的编纂经验,决定这次的编纂工作从重读经典入手,萃取精华,赋予新意,对所选文章,进行通俗化、创新性解读。”袁行霈表示,《百篇》所选文章内容不仅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许多领域,其重点是那些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嫉恶刺邪乃至宣扬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

“我们充分重视历来被视为典谟的《尚书》《周易》《论语》《孟子》《老子》等,同时也选入了班固的《汉书·张骞传》、阮元的《畴人传序》等被前人所忽略,而今天看来却别具新意的作品。”袁行霈举例说,《百篇》选入了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序》,原因是在西汉时期能够为商人立传,表明一定程度上重视商业经济,讲到各地物产流通,对于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此外,《百篇》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创新,特地选取了《明史·郑和传》、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序》、严复的《原强》等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的文章。

九审三校体现权威与专业

在组委会、编委会成立后,中华书局同时成立了编务办公室,由《百篇》副主编许逸民担任主任,《月读》杂志编辑部主任刘彤担任副主任,《月读》编辑部承担具体编辑工作。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介绍说,在《百篇》的选目和撰稿阶段,编务办按照要求对篇目进行整理、分类和排序,分批将写就的稿件呈送给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审阅,随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直至形成定稿。

记者了解到,在《百篇》的九审三校中,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共计五审,中华书局在常规的三审之外,又将书稿交由熊国桢、沈锡麟等已退休的出版社资深编审对书稿进行审读。

书稿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后,中华书局专门组织编辑部、美术设计部、出版部等相关部门召开了编辑工作会,对书稿的编辑流程、图书的版式设计、审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出版时间等进行了安排和布置。《百篇》责任编辑吴麒麟告诉记者,当他和另一位责任编辑彭玉珊拿到书稿时,书稿已经经过五审。在具体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会将书稿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统计,征求袁行霈、陈来、陈祖武、许逸民等几位主编、副主编的意见。

那么,哪些问题需要进行讨论呢?吴麒麟告诉记者,编辑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把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或一句话的解释,大到一篇文章的解析。“主编给我们的意见是,尊重作者的写作,不能随便改动硬伤之外的内容。比如在看哲学意味比较浓厚的《崇有论》的解析时,我们把一些不明晰的表达圈出来,看看作者能否替换更易懂的说法。”吴麒麟说。

一些问题会拿到主编会或编委会讨论,每次会议结束后,刘彤都会以书面形式对会议精神和要求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及时向中华书局领导汇报,书局在局务会时进行讨论,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安排。

在《百篇》编辑过程中,编辑与校对进行了紧密配合。吴麒麟介绍说,编辑与校对一起核对了《百篇》中文章的底本。有时候作者给出的文字与所列底本并不一致,校对指出后,编辑要进行统一。翻开《百篇》下册,全书末尾的参考书目翔实地列出了多篇文章所依据的底本。“这项工作体现了中华书局作为老牌古籍出版社的权威性。通过核对底本,我们希望人们在需要引用古文时,能够通过《百篇》列出的参考书目直接引用。”吴麒麟说。

内容形式兼顾学术与通俗

“世称经典岂无因?常读常新启后人。经史子集充翰苑,诗文辞赋汲精醇。修身养性承传统,治国安邦寻本根。一卷百篇今在手,古文观止得传薪。”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百篇》编委赵仁珪在座谈会上朗诵了他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收获了现场的热烈掌声。这首诗正道出了《百篇》出版、传统文化普及的意义。

为了提倡和帮助读者潜心阅读原典,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百篇》文前有题解介绍背景,文中有注释解析疑难,文后有解析阐释文章主题,发掘深刻内涵,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编辑进行把关。吴麒麟举例说,个别作者平时写学术文章比较多,在做题解、注释、解析方面,文字表达偏学术化风格。比如在写题解时,经常用文言色彩比较浓的话,又如,一些文章内容比较偏,而作者在注释中引用了不为大众熟知的古文,编辑这时都会提出修改意见,让作者修改其文字,让语言再通俗平实一些。

对于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开发更加便于读者携带的普及本、电子版产品的建议,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回应说,目前推出的16开的版本是一个“珍藏本”,版式舒朗,字号比较大,适合读者在家中认真翻阅。这个母本推出后,中华书局将收集编委会提出的意见,与中央文史研究馆探讨如何进行系列开发,出版32开、价格更便宜的版本,推出电子书、有声书等大众读者喜闻乐见的版本,这些都在中华书局的考虑之中。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