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逝世4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冯雪峰全集》。冯雪峰生于1903年,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这位一直为革命事业、文学事业辛劳奔走的作家的著作首次得以全面整理出版。12月25日,由中国作协、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冯雪峰全集》出版座谈会暨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副总经理李岩,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以及聂震宁、屠岸、朱正、何启治、孙郁等专家学者与会,深入研讨《冯雪峰全集》的价值和意义,深切缅怀冯雪峰对文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李敬泽在座谈会上说,冯雪峰既是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也是党的文学事业的卓越组织者、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的开创者。他一生的创作和实践在诸多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进程和面貌。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这一生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紧密相连。他不仅是一个写作者,还是一个行动者。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革命战士。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之外,他还在很多方面参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冯雪峰以其一生的创作和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作家把个人的写作、毕生的生命献给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多么光荣。《冯雪峰全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史料,让我们看到一位革命者、文学家的崇高精神风貌。我们会从他的创作道路和作品中,从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的遗产中,不断地汲取力量。
据介绍,《冯雪峰全集》共12卷540余万字,收录了冯雪峰文学创作、理论评论和翻译作品,包括书信、日记、编务文稿、政务文稿函件和外调材料等。其中不少内容为首次整理面世,如60余篇的寓言遗稿、160余封书信,大部分都是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而写于1965年至1975年间的日记,也根据未发表的手稿收入。另外,外调材料是“文革”时期冯雪峰应一些单位、机构或个人出于调查或证明的需要,被要求写下的历史材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情况的证明,写于1966年至1973年,约有200篇,80余万字。这些材料涉及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和各类人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会者认为,这套全集全面反映了冯雪峰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作为有着多重身份的文艺界重要人物,冯雪峰始终置身于时代风云中,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为大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冯雪峰全集》已经不仅仅是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全集,而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内容、超乎文学之上的大书。
从《冯雪峰全集》的丰富内容出发,与会者谈到,冯雪峰在文学创作、文艺理论与批评、翻译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成就。他在湖畔诗社时期的诗作抒发了“五四”青年希望摆脱封建禁锢、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清新隽永的风格洋溢出蓬勃的青春气息。后来在狱中写下的《真实之歌》《灵山歌》以深沉的情感、博大的意境表达了一位成熟的革命者炼狱中的思想升华。他的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等,深得鲁迅杂文的精髓和神韵,视野广阔,内容多样,以鲜活的文风讽刺时弊。他把寓言当作一生钟爱的文体,写下几百篇寓言,又改编了许多国外寓言,以丰沛的思想、激越的情感、隽永的语言彰显了诗性光芒。在“革命文学”论争、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等文学论战中,他的理论文章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革命与知识阶级》《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论〈保卫延安〉》《中国文学从古典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一个轮廓》等都是中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经典篇章。他以宣传鲁迅、研究鲁迅、弘扬鲁迅精神为己任,写下许多关于鲁迅的重要著作,被认为是鲁迅研究的“通人”。此外,他以高远的眼光和极大的胆识,引他山之石,系统地翻译介绍了普列汉诺夫《艺术与社会生活》、卢那察尔斯基《艺术之社会的基础》、玛察的《现代欧洲的艺术》等文艺理论著作,以及高尔基、夏目漱石等作家的作品。他以广阔的视野参与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会专家学者还谈到,作为一个革命者,冯雪峰对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党的文化事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他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长征。皖南事变后,他被捕入狱,在上饶集中营,历尽磨难,坚持斗争。在生命的最后20年间,他长期身处逆境,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仍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崇高品格。作为一个出版家,冯雪峰全面奠定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建立和发展的良好基础。今天,我们纪念冯雪峰,就要继承他的崇高品格,不忘初心,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向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鲁迅纪念馆赠送了《冯雪峰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