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肃思考回答争议、解读国策

评《供给侧改革十讲》

  • 发布日期:2016-12-07 作者:鲁培康(《供给侧改革十讲》责任编辑)新闻来源:东方出版中心

供给侧改革十讲立体(2)_副本

最近,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入选了中共中央组织部推荐的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今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改革方略。之后,“供给侧改革”成为各大媒体的高频热词。

在当下,一种新的理论或改革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面对社会的不同声音。而且,媒体碎片化为这种讨论或争议提供了新的土壤,人们表达的渠道远远比以前更多。实际上,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关心和参与,正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种新观点的提出,一项改革政令的出台,的确需要容忍社会从质疑、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供给侧改革引发的讨论和争议正是如此。

也有一种现象,仅从学术层面说,一旦一种新观点被提出,人们首先怀疑的是他人的学术动机,而不研究他人的学术论据。质疑或者反对一种观点,一种流行的做法就是寻找意见领袖。比如,网络上反复转载的《郑永年:中国已进入一个知识短缺的时代》、《吴敬琏再发声:国家养只会“造词”的专家有什么用?》等等。在网络讨论中,不少文章揶揄中国经济学界见识短浅、社会公众智商不高、政府部门决策盲目,甚至各种极端化、简单化的观点随处可见。

基于对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反思,联系中国实际,贾康先生提出了关于“新供给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思考与政策主张。贾康是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承担相关课题,较早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家之一,今年以来他在各种重要场合及会议上,就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从不同角度作过多场辅导和讲解,本书主要内容正是源自这些讲稿。

供给侧改革是否在搞新计划经济?中国经济学家们是否连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改革都缺乏研究?作者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关于新供给经济学,贾康等在《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新供给经济学》等著述中作了深入研究,并系统地梳理了经济学的发展演进与“供给侧”理论的前世今生。其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及经济学预判功能的反思是深刻的,其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试图建立一门富于经世济民情怀、切合中国实际的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勇气是令人称道的。这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正是对这些重要观点的通俗讲解,也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权威解读。

面对社会的广泛热议和质疑,作者一开篇就开宗明义地作出回答: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地选择新概念,而是实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意义、作用和简单搬用美国供给学派的“减税为主”思路,而是借鉴中外所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有益经验而侧重于供给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供给侧改革不是所谓搞“新计划经济”,而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实现中国守正出奇的现代治理和追赶—赶超的超常规发展。不仅如此,作者通过全书十个专题内容,为以上观点提供了丰富论据,充分阐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问题导向下以改革攻坚克难为关键、以解放生产力为目标的长期行为。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精神,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风,从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出发,放眼未来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准确地解读了供给侧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不仅逻辑主线清晰,论据充分、观点正确,而且形式活泼。作者力求以讲座风格,深入浅出地解读理论问题,不仅讲清了中国供给侧改革为什么、是什么,而且针对诸多现实矛盾、发展困境和改革挑战,阐明了供给侧改革应如何改、改什么。

作者特别强调,当前供给侧改革最需要有效的制度供给。在传统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优势渐失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供给的优势,将是关系到供给侧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关系到中国转轨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因此,作者特别针对以上问题作了专题讲解。

通览全书,作者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与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其以经济、金融、财政、税务等系统工具综合解决当前现实问题,谋求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严肃思考贯穿始终。

本书出版后得到社会肯定,最近入选了由中组部组织推荐的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因此,它对当前广大党员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具有很好的辅导作用,对其他读者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的丰富内涵也具有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