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兄弟客居中国14年 《走出肯尼亚》讲述家族史

  • 发布日期:2016-09-05 作者:夏子傑新闻来源:人民网

6

《走出肯尼亚》;马克·奥巴马·狄善九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自《从深圳到内罗毕》之后,客居中国深圳14年、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的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的自传《走出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一直高居美国畅销书榜首。作为一个勤恳、热诚的美国人,马克能够在我们现实生活稀松平常、见怪不怪的事情上发现问题所在,直陈无隐,并且激发对于生活的思考,是读者将从书中获益最深的部分。

作为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兄弟,马克的这一特殊身份自然不应忽视。但与此同时,马克自身的天分与努力更不容忽视。马克是个具有开阔视野的勤奋的作家兼经理人,9·11事件之后不久即从美国来到深圳,而那时距奥巴马在政坛崭露头角乃至后来登上总统宝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先在中学讲授英语,然后尝试开办了一家国际商贸咨询公司,逐渐在经营上打开局面,凭只手空拳闯出一番天地。而在此期间,马克还把大量精力用于内陆旅行和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尤其在来中国之初,他便将自己未来的发展选定了慈善事业,定期到当地的孤儿院讲授钢琴课,用音乐和爱心启迪他们幼小、无助的心灵,扶助这些弱者成长为自力、自强的有用之人。

用马克自己的话来说:“《走出肯尼亚》是专写日常琐事的:我只想在书里叙一叙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母女之情、姊妹之情。这本书不写仇恨与复仇,它的宗旨在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它是一部关于家庭纽带、自我发现的最终获赎的回忆录。……我出生于肯尼亚,在美国迷失了自我,却又在中国获得重生。从前经历的世事纷纭,诚所谓‘剪不断,理还乱’,眼下回过头来瞧瞧,竟也不像当初那样繁杂、紊乱了。我如今对自身生命的起点看得更清了,尽管仍无法知晓这生命如何终结。我将本书奉献于那些迷失在尘世中的旅人:在他们矢志不渝地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或许能从我的经验中获得某种启迪。这本书尤其是写给那些走在各自生命旅途中的年轻人看的,我衷心祈愿他们能从我的经验中获得裨益,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避免栽同样的跟头。或许他们中的有些人能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走上服务于世人的道路。”

或许在一般读者眼中,肯尼亚既遥远又陌生。其实,东非这片古老的土地因其濒临印度洋,很早就与世界东西方各国发生联系。印度人、阿拉伯人属于较早踏上这片土地的民族,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亦曾驶抵这一带濒海岛屿,而近代以来在非洲出产的黄金、钻石和象牙的诱惑下,西方殖民者以及中东各国的商贾更是趋之若鹜。因近代航海、铁路等技术为行旅提供的诸多便利,在西方英美列强的探险家、传道士、狩猎者和一般观光客看来,肯尼亚这片充满原始生机和异域风情的沃土早已不再陌生。从上世纪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作品中,我们即可领略到肯尼亚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由衷的赞美与眷恋。《走出肯尼亚》进一步为我们揭示了肯尼亚原住民与西方、印度和中近东各种文明的交流,肯尼亚的第二大城市蒙巴萨以及沿海一带居民的肤色如万花筒般变化多样,从濒海向内陆呈梯级分布,从浅棕到乌黑各种色调都有,即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往来与融合的有力佐证。

《走出肯尼亚》记录了奥巴马家族在近代一百年来发迹的历程。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从生产力水平来看,非洲这片土地都是对人的意志和生存能力的严峻考验,而奥巴马家族从其祖父奥尼安戈·侯赛因·奥巴马开始,骨子里便生就一种刻苦自励、奋发有为的精神。这位个性严毅得近乎苛酷的老人虽出生于肯尼亚内陆的偏僻一隅,然而在其艰辛、漫长的一生中从不曾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很早就走出尘土弥漫、又脏又穷的小村庄阿列戈,在肯尼亚西部尼扬扎省人烟稀少、酷热难当的草原上往来狩猎,一战和二战期间作为厨师和劳工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到过北非、缅甸、埃塞俄比亚和中东各地,眼界比村里人开阔了许多。这个奥巴马家族的活了近105岁的老祖宗一生娶过数任妻子,后皈依伊斯兰教,严格尊奉《古兰经》的教义。

老奥巴马,也就是本书作者马克与他现任美国总统的哥哥巴拉克的生父,应该说是这一家族走向世界的关键人物。如果说这一家族因其祖父奥尼安戈·侯赛因的奋发有为冲破地域、族群的束缚而具有了世界眼光,那么,到了老奥巴马一代,则因其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凭着卓异的个人禀赋留学美国,跻身哈佛大学这座世界一流学府,完成从非洲一个偏远部落的平民阶层向知识精英的蜕变,终于使这一家族成为当今名副其实的跨种族跨宗教婚姻、多元文化融合的标本。

马克自幼生长在一个白人妇女和一个黑人男子组成的跨种族婚姻的家庭里,而这样的家庭即使当时在肯尼亚也是鲜见的;而他的母亲露丝原属欧洲犹太族裔,其父辈因躲避发生在立陶宛对犹太人的屠戮移居美国。年轻的露丝私奔至肯尼亚,与异乡异族的老奥巴马生活在一起。然而,家庭暴力又是肯尼亚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痼疾,马克幼年记忆中铭心刻骨、没齿不忘的便是母亲受虐的一幕幕可怕的场景,甚至一次老奥巴马醉酒回家,母亲险些在刀下毙命。然而露丝毕竟不是传统、懦弱的非洲女性,在饱尝这位瑕瑜互见、毁誉参半的夫君的老拳之后忍无可忍,毅然选择独立,携二子逃离老奥巴马的魔掌。后来,露丝接受另一位虽相貌平平却同样优秀的肯尼亚黑人西米翁·狄善九的诚挚爱情,条件之一便是要让两个儿子获得最好的教育。的确,这位继父没有食言,除了让漂泊异乡的露丝一家从此获得稳固的经济基础,西米翁还赠予少年马克一架斑驳、老旧的钢琴,使他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克一直使用继父的姓狄善九;而奥巴马这个姓,马克在此后很长时间都废弃不用。

中国之于马克是《走出肯尼亚》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文明古国著称,这里崇尚文化、礼仪与艺术,对人种没有偏见与歧视,这让同样拥有文化、艺术天资的马克如鱼得水,这让长期被种族压抑的马克奔腾飞翔。中国亦有着善良、温顺与智慧的姑娘,与不羁而脆弱的马克形成了高度融合与互补,马克得到了温暖的家庭之爱。马克长期丧失的两种文化自信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补给,他如一颗撒落在盐碱之地的良种遁入肥沃良田,甚至说他的人生因此充满生机亦不为过。

马克的救赎之路诚恳而契合中国礼节,如拜佛还愿一般,他享受中国文化的福祉,亦立足自身对中国与中国文化实施反哺:他潜心阅读中国的经典著作,譬如《孙子兵法》《红楼梦》《唐诗》,并传播心得;他学习与传承中国的文化,写得一手好书法;他投身慈善事业,向中国的孤儿撒播自己曾经欠缺的关注与爱;当然,还有他写了这本叫做《走出肯尼亚》的书,以真实、具体、客观的例证阐释了一个浪子如何在中国文化的沐浴下实现灵魂净化、行为约束与回归家庭并与长辈及同辈团聚。

读《走出肯尼亚: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奋斗》,你能够鲜明地感受到作者在其中展示出的人类所具有的非凡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文字本身,更来自作者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诚如作者所言:“肯尼亚是我的生地,这里交织着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冷酷、腐朽与新生、接受与拒斥、神秘与超越、神佑与诅咒;在这里,有的爱得到了回报,有的则空劳一场。这样的对比有利于界定肯尼亚的那种独有的混合了非洲之美的性质;千百年来,正是这种美将无数外国人吸引到它的海岸和内陆。有一天,我母亲也被吸引来了;而我的梦想也在这种非理性之中,在神圣的悖谬与各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融会之中发端。”

马克·奥巴马·狄善九,美国钢琴家、作家、画家兼商人。出生于肯尼亚,已旅居中国深圳14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理科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硕士和埃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文普通话口语通过七级(高级)水平考试,酷嗜中国书法。目前,马克已有三张钢琴曲光碟问世,包括他自己创作的钢琴曲。2009年出版小说《从内罗毕到深圳》,获好评。如今,他正在撰写一部有关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中国的卡夫卡)的论著。马克在深圳长期致力于扶助孤儿的工作,被有关部门任命为志愿者形象大使和奥林匹克特别形象大使。他还经营一家国际咨询公司,为在非洲、亚洲及美国投资的商家提供信息服务,并创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将捐献本书的部分收益,用于促进世界残障儿童的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