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世界,不一样的中国——专访瑞典汉学家林西莉

  • 发布日期:2016-08-31 作者:李玫亿新闻来源:人民网

林西莉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感恩中国文化。

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将颁发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此殊荣的是——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2015年9月,林西莉的《另一个世界》瑞典文出版,这是她第三本关于中国的著作。8月,该书中文版将面世,林西莉将携此书出席博览会。

《另一个世界》记载了1961年至1962年林西莉初访中国时的所见所闻。1961年的中国,饥饿、贫穷,百废待兴,那时的中国与中国的汉学研究较如今有何不同?那两年的经历又给林西莉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在林西莉松竹环绕的斯德哥尔摩家中,她向我们讲述《另一个世界》背后的故事,中国的故事。

初识中国 古琴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1961年,瑞典女孩西西莉亚·林奎斯特(林西莉的瑞典文姓名)随时任外交官的丈夫踏上往东来到中国的火车。在此之前,她对中国的了解仅仅是从母亲手里传下的一把印着兰花的蜡纸伞。

在《另一个世界》里,林西莉写道,“我的母亲鲁特,当时只有七岁,就从其中一个传教士那里得到一把漂亮的蜡纸伞,上面绘有黄绿两色兰花,这件礼物如今已经传到我手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 ”

刚来中国时,林西莉怀揣的是对这一美好东方国家的无限向往。可1961年,中国正处于饥荒与贫穷并存的困难时期,加之那时的中国,对外国人身份及进出管理十分严格,“这与我所期待的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幸,那两年我加入了中国古琴研究会……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段经历对我意味着什么,但这段经历影响之大,可算我一生的转折点……”

“我曾经学过钢琴,也弹过鲁特琴。在来中国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会先学习琵琶。当时斯德哥尔摩音乐历史博物馆恩斯特教授告诉我,一定要去学样中国乐器。他给我推荐了一位俄国教授,在那位教授的指导下,我得知琵琶只是悦人,而古琴,是代表中国精英阶层的乐器,且更悦己。于是靠着那位俄国教授的推荐信,我成为古琴研究协会里唯一的一名学生。”

“我在古琴研究协会里认识许多颇具涵养的大师,包括我的老师王迪,我们无话不谈,而这些大师们知识十分渊博,从中国文化中的音乐,文学到陶瓷,几乎有问必答,即使答不上来也会帮我联系相关的专家,那是我初到中国最珍视也最快乐的时光。”

林西莉家中随处可见中国的艺术品和中文书籍。

研究中国文化 瑞典人的兴趣和执着

1949年以前,瑞典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林西莉告诉我们,“1949年以前,瑞典的传教士会每7年返回瑞典一次,向教会报告自己的所见所闻。当时还有发现仰韶文化的安特森与重构古汉语音韵系统的高本汉。此外,瑞典前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也曾在中国进行考古挖掘。”

尤其是高本汉,他的科学方法和学术态度,为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 影响着中国的语言学建设。他自己曾说过:“我个人的研究侧重于中国历史,尤其是她的声韵学和语音的演变,真是一片沃野,语音学者可以在这片沃野中获得丰收”,“没有一种领域比汉学更广的了”。

如今,瑞典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回首当初书写《汉字王国》时的经历,林西莉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她说,“某一天,我收到一个12岁瑞典男孩的来信。他告诉我,他对中国的汉字十分感兴趣,我给他寄了一些印有汉字图形的纸张,他说我想看更多,我又寄了一些,他还不满足当时,我就想,嗯,我写的这本书不仅可以介绍中国汉字,也可以包含文化与风俗。”于是乎,林西莉多次往返中国,用15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汉字王国》的著作。

林西莉离开中国时,古琴研究所赠送给她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

推广中国文化 是为了表达尊重

2006年,林西莉出版了《古琴》,这不仅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古琴的书,更是掀起了中外古琴研究与学习的热潮。林西莉表示:“在出版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很担心中国的古琴文化会消失……我联系到王迪的女儿邓红,开始了古琴演奏之旅……现在我们已在北欧及波罗的海国家组织了40多场演奏会。”

“1962年,当我第一次要离开中国时,古琴研究会的老师们为了方便我学习古琴,给我录了示范音频。现在,这些印有管平湖等人演奏的音频已成绝版,尤其我的老师王迪,她从未出版过任何古琴演奏的音像制品。如今我想把这些都分享出来,作为我对在古琴研究会两年快乐时光以及对中国情感的回报。”

而林西莉也凭《古琴》和《汉字王国》两获瑞典国内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奖。林西莉表示,“我十分开心,因为我不仅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更对令我大受裨益的中国文化表达了尊重,向中国人回报了我毕生的所学所感。”

除此之外,林西莉还致力于推广瑞典的汉语教育。她说,“我曾写信给瑞典教育部,建议他们将中文纳入高中的外语教程,很高兴他们接纳了。大概两三年前,瑞典文化与教育大臣给我写了封信,告知所有的瑞典学校都可以开办中文课了。”

采访结束后,林西莉带我们参观了她的房间。佛像、瓷器,当目光触及摆在钢琴上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时,林西莉无不遗憾地说,“如今我因年迈,手指已无法抚弄琴弦了,但回想我已弹了近5、60年的琴,我真的已够幸运了……此外,我还收集了3000多份剪纸,接下来,除了古琴演奏会,我希望能为这些剪纸做些什么。”

如今,年逾耄耋的林西莉仍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临别之际,她兴奋地告诉我们,“9月1号,我与邓红会在斯德哥尔摩开办一场古琴演奏会,届时一定要来观赏啊。”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