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父亲自指导运作的仁爱慈善基金会,算来已有八年,早期我就在这个基金会里做义工。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定是有条件的。在内心深处渐渐已经不怎么信任别人,乃至不怎么信任这个社会。我不觉得自己还可以真的被感动,感动和信任也许偶尔会有,但一定会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在基金会的这段生活,我想,我应该一天一天地变成一个很麻烦的人,给别人找麻烦,给国家找麻烦,给社会找麻烦,也给自己找麻烦。我想,我可能会非常的孤独,也比较可怜和可嫌,也会被很多人厌恶。
我会越来越自我。
基金会影响了很多的人,包括我在内,到现在,我也说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改变了那么多人的人生轨迹,让我们重新建立起内心的信心,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对国家的信任和对社会的信任。
这些年跟着师父,外人可能觉得他很高大,有很高的职务,但离的近了,就不再是以往远望的那个角度,师父作为一个出家人,没有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常常会来寺院里小住些日子。我们都比较尊重他的父母。而已。
他本人就是每天带着一群小和尚们忙啊忙。有时候早出晚归。去佛协忙,回来接着忙。
因为出家人普遍都不在乎生死以外的事情,职务啊什么的一般不会把它跟修行扯在一起。但我就思考过,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按照师父的指导去从事各种慈善活动。
真的,这是我见过最纯粹的慈善事业了。奉粥这个项目,师父设计出来,并亲自指导和实践,大概六年前开始,很多志愿者早上三四点钟起来,熬粥,然后到大街上免费送给行人。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最不可以思议的是,这么多的人坚持了这么久,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基金会的很多志愿者都是把这个当毕生的事业去做的。像救灾,全国哪里有灾害了,师父就指导他们奔赴哪里,平时就经常接受专业的灾害救助培训,在灾害现场会有生命危险,但很多人义无反顾。
每一次,和他们在一起,我都会很感动,很感动。
至今,我也没有找到这些力量和勇气到底来自哪里,因为,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个可以常常被感动的人。我觉得我应该是个冷漠的人。因为,我经历了那么多冷漠的人情世故。
我相信只要是能活到中年的人,都有过在人生的角落里潸然泪下的冰冷回忆。
我没有具体数据,但我知道很多很多志愿者都在我师父的感召下默默地做这些事情。助学、奉粥、环保、开书院、救灾、扶贫济困等等,已经十多个慈善项目了。
所有的这些项目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项目,但却都是长期坚持,逐渐吸引和凝聚非常多的人。他们中有起草过宪法的高龄专家,也有几岁的孩子;有富翁也有工薪者;有领导也有群众,各行各业都有。
有一位信众专门到各地拍摄了一个关于奉粥的纪录片,他们回来讲述了一些很有故事的事,并摄入了镜头,比如,一位在西客站上访的访民,在喝了志愿者奉送的免费
爱心粥后,改变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一位深圳靠打拼生存的江湖人士,在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之后,放弃了原来的生存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志愿者那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见到他们都挺惭愧的,没有能力把他们的故事都讲给更多的人听。
真的,很惭愧。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慈善组织中,在寺里,常常就会听到某某城市又开了一个免费奉粥点什么的。又增加了多少位志愿者等等。
在这里,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包括我自己在内,本来是社会的负能量,因为这个慈善事业,内心的复苏,不敢自称就说是社会的正能量,但心态上已经从过去的批评和抱怨者,成为心甘情愿的建设者。
在北京的亦庄开发区,地铁站的奉粥点,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都因为这个慈善事业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很多温暖的小事情点滴地在温暖着很多人的心,也温暖着这个城市。
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少年,因为参与奉粥,逐渐恢复了健康。还有一位脑部有发育疾病的少年,语言能力有缺陷,在志愿者答带动下,长期坚持从事这种慈善活动,竟然有一天,在奉粥的时候忽然完整地对母亲说出来一段话,让他的妈妈泪如雨下。
他们奉粥之后,还拣垃圾,把能清理的公共场所都给清理干净。在北京城里,一组织就是好几百人,有的举家出来做这样的好人好事。
在上海,我知道有一位企业家,早上骑着小三轮和志愿者一起到大街上奉粥,然后再开车去上班。
在深圳,一位企业家常年带着自己家人和员工坚持着,从事的慈善事业规模越来越大。
在天津,江西南昌,在山西大同,在河南郑州,在秦皇岛,在石家庄,在四川的雅安,等等,还有人常常会问我,怎么才能加入这个慈善组织,怎么也能参与这些慈善活动。
我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而且,了解这个慈善事业的人都认为,这个事业会非常的广大,前景非常的广阔。师父的说法,是悲心和愿力。但是,这个说法比较宗教化,一般人也还是搞不太清楚。
今年,我有机会参与编辑了师父的一本书叫《善的力量--学诚大和尚谈慈善》,收录了师父历年来在慈善方面的开示、讲话以及对我们的言教,很多义工加班加点,辛苦地编辑整理,出版社的老师们也全力以赴,赶在了深圳慈善展览会之前出版发行。
书的排版很干净,选取和摘录的文字都很平淡,没有大道理,也没有动人的词句。只能说很平静,我自己在师父身边久了,也是有点麻木,真的还是想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那么多的人去从事这些完全利他的慈善事业,难道只是这些文字吗?还是大家常说的师父的慈善理念。
如果一定要说,应该就是文字后面的那些理念,可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可能是一些说法,比如,成就别人成就自己;做慈善不是救济工作,而是我们自己需要,自己内心成长的需要,等等。
我相信,师父实践的慈善基金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社会提供了什么样的具体帮助,更重要的是榜样的力量,是慈善前行者指导,书里提到的理论,我觉得虽然是一个高度,但都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足可以令我们信服,并效仿实践。
我想,这个世界不是每件事情都能说的清楚,很多感受,往往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在师父的身边,目睹也亲历过一些他亲自处理慈善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这些年,走过来,真的是困难重重,从师父,到僧团,到每一位义工,乃至所有支持帮助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各团体、个人。
非常非常不容易,但非常非常非常值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自己承担的事情也是遇到一些困难,不知道怎么抉择的时候,师父回复给我的短信里,有这样一个词:“硬汉”。
我猜师父的意思是告诉我,要常常和有力量的人在一起,和硬汉在一起,自己慢慢也要成为一个硬汉。
《善的力量》这本书,献给所有共同走过这条平凡但又不平凡的生命轨迹的同行善友,献给所有在内心深处还保有着信任他人的力量的人,献给所有的善知识以及善知识引领下不断成长的人们。
愿这本书,帮助到更多的人找到慈悲的方法和道路,在佛教智慧明灯的指引下,重新获得久违的爱,勇气和力量。
献给所有的有缘人。